Apr 10, 2013

Moved to Wordpress

Thank you for following this blog. To improve hosting, editing, and reading, I have moved the blog from blogspot to my own domain and now use Wordpress. The new url is http://playgroundhk.com/raympoonblog. Please update your RSS link. Thank you.

Raymond

Mar 19, 2013

Moroccan 摩洛哥人物

moroccan

摩洛哥旅程還有一輯相片,是摩洛哥人物照。摩洛哥人種很複雜。幾千年前的原居民是沙漠遊牧民族柏柏爾人,但在公元前曾被在地中海稱霸的航海腓尼基人Phoenecian和羅馬人統治。到了七世紀,北非是阿拉伯帝國,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的後代為摩爾人Moors。之後帝國版圖擴展到西班牙南部,歷時七百年,所以很多摩爾人有西班牙血統。上一世紀,摩洛哥成為法國的保護國,受法國影響很深。現時在摩洛哥,法語仍十分通行。但摩洛哥人給遊客的印象比較簡單,他們的服裝就是星球大戰的絕地武士Jedi knight的制服。

Mar 15, 2013

The dyeing pools of the tannery, Fes 菲斯皮革廠的大染缸

fes

自古以來,菲斯的皮革業已是世界知名。由十一世紀開始,菲斯人已用古法處理皮革,至今有差不多一千年歷史。菲斯古城內的皮革廠,有大量的染缸,以人手方法用丹寧酸和各種顏料溶液軟化皮革和染色。雖然現時皮革業已工業化,引入高科技器材和化學品,但在菲斯仍有古法手作業。

菲斯的染缸色彩鮮艷,圖形奇特,是攝影好題材。曾有不少名家在此取景,拍下很多得獎作品。看著照片,很有美感和浪漫感覺。但到了實地一看,現實景象並不十分美好。現場環境十分差,衛生水平很低。因為使用不少化學溶液處理皮革,所以臭味非常濃烈。染缸分為兩組:一組白色的可能有腐蝕性,用來清理和軟化皮革;另一組是用來上色,化學顏料亦有毒性。但工人們都已習慣;他們沒有保護衣物和手套就直接工作。我將皮革廠情況剪輯成原創電影,請你看一看。



Mar 13, 2013

Muslim Morocco 伊斯蘭的摩洛哥

muslim morocco

不要以為摩洛哥位於撒哈拉沙漠邊緣就生活艱難。摩洛哥沿地中海和大西洋一帶的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於公元前已有古文明。七世紀阿拉伯人入侵,帶來伊斯蘭教。在八世紀,他們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佔西班牙,在當地成立王國,維持至十五世紀,有七百年歷史,比中國很多朝代更長久。當時在摩洛哥的古都是菲斯Fes。菲斯古城現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沒有車輛的社區。其中的伊斯蘭神學院亦是最古老,其教育由八世紀至現在仍繼續。在西班牙南部現有很多摩爾式Moorish建築;在摩洛哥卻有不少安達魯西亞式Andalucian建築。格式一樣,是伊斯蘭王國全盛時的風格。

於十五世紀在西班牙被擊敗退回摩洛哥後,這個伊斯蘭王國之後又有動作。此次是在大西洋海岸,以拉巴特Rabat和塞拉Sale為根據地,襲擊前往非洲和新世界的歐洲船隊。歐洲國家稱之為海盜,肆虐了數百年。請看看伊斯蘭古都和大西洋海岸城市的相簿



Mar 10, 2013

Fantasie Show, Marrakech 馬拉喀什的馬術表演

在馬拉喀什 Marrakech 有餘興節目,是遊牧民族的的馬術表演 Fantasie Show。這個表演除了有他們最擅長的馬術和騎兵之外,還有當地節日和慶典時都有的巡遊,又包括沒有馬可騎時找人扮馬跳舞。當地人對巡遊很看重,男士女士 都盛裝穿上傳統民族服飾出來行一轉。以規模來看,長洲元朗的飄色或香港新年花車巡遊更大更好。不過這個表演有當地特色,可以一看。我將表演剪輯成三分鐘短片,請你看一看。

fantasie

Mar 7, 2013

West Sahara 西撒哈拉

west sahara

摩洛哥西面是大西洋,東面是撒哈拉沙漠,旅遊兩個區域都會去。西撒哈拉區是指摩洛哥境內靠近撒哈拉沙漠的幾個省,而不是指南面的西撒哈拉 Western Sahara尚有主權爭議的大西洋海岸地區。

這個區域大部份是沙漠,但靠近亞勒斯山脈一帶的地方可以讓遊牧民族生活。有山有水有綠洲,所以有很多牧民城鎮。他們的生活都和遊牧有關, 畜牧騎馬是基本求生技能。從這裡進入沙漠觀光,一個小時就到了。這些沙漠邊緣城鎮,負起聯繫沙漠和其他地方的角色,所以是貿易和貨物轉運站。世界知名的馬拉喀什站馬廣場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由以物易物的市集一直發展到龐大的雜耍美食天堂。它現在是這一區的旅遊要點,吸金量很大。它的規模和多采多姿的程度其實不比以前上環的大笪地大很多,但香港不識寶已將大笪地鏟平了。

沙漠荒地還有什麼用處?因緣際遇,有電影公司發現地點適合大製作外景,加上政府提供優惠,於是大量投資拍片。有不少荷里活大製作都是在這一區取景拍攝,帶來不少收入,又製造了很多人為景點。

西撒哈拉區的相片已上載,請進來看看。


Mar 2, 2013

Ait Benhaddou 埃本哈杜古城

今年農歷新年假期往摩洛哥一遊,其實是第二次往摩洛哥。第一次在1994年,當時只是經摩洛哥西部靠近大西洋海岸部份。摩洛哥位於非洲西北部,是在撒哈拉沙漠西面,其最古老的歷史是在西撒哈拉區。

ait benhaddou

行程的一個重點是埃本哈杜古城 Ait Benhaddou。它位於撒哈拉沙漠邊源,亞勒斯山脈 Atlas Mountain的山下,有小河流過。以在沙漠的遊牧民族柏柏爾人berbers來說這裡是聖地,因為有山有水,是走出沙漠的大門。很久以來,柏柏爾人已在此聚居,建立城堡。柏柏爾人的特色土堆城堡 Ksar,是用泥土加樹枝壓成,很容易被雨水侵蝕,必須不斷修補。埃本哈杜古城是這些建築中最宏偉最古老的代表作,有好幾百年歷史。現已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

埃本哈杜古城建於小山上,前有小河,對防守很有利。古城以土牆圍繞,居民建土屋在城內。但埃本哈杜古城另有一特點,是在山頂最高點再建一間小小的堅固石室,以收藏全城人民的貴重物品。這個保險庫有自己的城牆,雙重保護,相信在古時這是聖地亦是禁地。這一個做法不知是否明智。雖然這是顯示實力和權威的象徵,但保險庫幾十里外都清晰可見,就引來不少外敵。埃本哈杜古城的相簿已上載, 請你看看如何可以到達其保險庫。

Jan 23, 2013

Italian Concerto 意大利協奏曲

巴哈身處18世紀的德國,在基督教堂任職音樂總監,每一個星期都要寫一首新的宗教合唱曲,供做禮拜之用。其時神權統治當道,歐洲各國只是在基督教體系內已極度分裂。但音樂無界限,巴哈極為欣賞其他國家的音樂。他曾寫下英國組曲、法國組曲,和這首意大利協奏曲。意大利是天主教國家,巴哈從未到過。但他取材意大利歡愉的地中海感覺,加上他擅長的對位技巧,造就了著名的意大利協奏曲。

synclavier我聽的這一個錄音是 Don Dorsey 的演出。他是電子音樂界奇才,曾監製不少大型電子音樂演出,包括一些迪士尼大製作。這個錄音是電子琴版本,不是現時將聲音數碼化的電子琴,而是第一代電子合成器 Synclavier。它的發聲原理很基本,是以電子振盪器 oscillator 產生簡單的正弦波 sine wave,然後加以壓縮過濾成為不同的音色,可以說是最純淨的聲音。我給很多人聽過,有人說是鋼片琴又有人說是豎琴。

想不到 Don Dorsey 的音樂造詣這麼高。這首古典名曲他彈得非常流暢,還加入輕巧的效果和少許敲擊樂,古典中又有現代感。全曲有三個樂章:第一樂章稍快板的主題有些高傲;第二樂章行板有點神秘感;第三樂章極快板是高潮,加入了節奏和鼓使氣氛十分熱烈。你會認得這個旋律,就是電視節目都市閒情主題曲。請你聽一聽

Jan 18, 2013

網頁相簿

Alaska

經過超過數年的時間,我已經將網站內所有的旅遊相簿都重新整理,提升了質素又加入了幻燈片選擇。它們就是我整個數碼相片資料庫的選項。請你進來看一看。回首一望,原來首次使用數碼攝影是在1999年。第一部 Sony MVC,使用軟磁碟,每一隻只能容納20張相片,但解像度只有640x480像素。旅遊時需要帶備很多盒磁碟。拍攝時亦要很節儉,比用菲林還更受限制。只是十多年,科技進步的速度快到不能置信。現時相片容量差不多是無限。每一個場景可以隨意拍很多幅相片。解像度大到任何顯示器都不能容納,可以隨意將相片剪裁。電腦後期製作更是威力無窮;光亮度,顏色,反差都可以任意調較;鬆郁朦都有得救。如果相片不好,不能歸咎相機或技巧,只能怪自己的藝術眼光。

數碼攝影出世前的二十年又如何?我現時仍有一大箱相簿,但狀況已慘不忍睹。曾經考慮選擇一些來數碼化保存。但3R相片不能以高解像度掃瞄,而且感光化學品的顏色已變得很差。棄之可惜,未將之銷毀只是因感情問題。菲林攝影極速被數碼攝影取代是有充足理由的。菲林攝影現時已升格上了神檯,成了仙被膜拜。

Jan 8, 2013

伊朗旅遊相簿

iranian

2006年去伊朗旅遊,看到這位女士經過德黑蘭前美國領事館。這處就是1979年領事館人員被脅持事件發生的地方。現時在伊朗仍是反美宣傳地點,所有外牆都有反美壁畫。

我找回2006的相片,重新整理修飾,做了三個幻燈片相簿,送給去過伊朗旅遊的朋友。幾年前這條旅遊線相當熱門。近年因為美伊關係緊張, 大家都略有介心,十分可惜。

伊朗是文明古國,歷史久遠。看看各個景點,很明顯地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是公元前的波斯帝國,在中東強盛了很長的時間。最後被希臘的亞歷山大摧毀,波斯首都 Persepolis 的廢墟仍然存在。第二個是有千多年歷史的伊斯蘭全盛期。很多有數百年歷史的清真寺仍可使用。最有印象是在伊斯法罕 Isfahan 的星期五清真寺 Friday Mosque;各個年期都有代表性建築部份,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成吉思汗佔領中東的時期。請你看看 波斯的伊朗伊斯蘭的伊朗 兩個相簿。

還有一個印象甚深的是 伊朗人物 相簿。伊朗人民對遊客非常友善。在很多景點都遇上學生們在進行課外活動。他們對國民教育很投入,經常參觀本國歷史地點,愛國情懷早早就被培養。小朋友對陌生人亦不害羞;遇上遊客都會試用有限的英語發問,又要取簽名又要拍照,十分熱鬧。

Follo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