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彼得堡有一個重要景點,旅遊介紹是滴血教堂,當地導遊說是地血教堂,但官方說法是諜血教堂。這一個遊客必到的景點,旅遊行程竟然列為自費選擇項目。教堂其實在市中心必經之路,要自費其實只是定價技巧。
這座教堂是為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而建。他在1881年於此地被革命黨人以炸彈行刺,地上仍有血跡。教堂是他的兒子亞歷山大三世所建,但由孫兒尼古拉二世在1907年完成。而皇朝在他任內被推翻,是為1917年十月革命;尼古拉二世在1918年被處決。其實在1881年,亞歷山大二世已準備將權力下放至國會 Duma,推行君主立憲。因他被行刺而使民主進程停止,結果是在三十多年後共產政權上場。
這個景點有不少特別之處。選址在沙皇被炸死之地,地上血跡保留下來,造了一個血祭壇。所以大家就稱之為滴血教堂。
教堂原名是基督復活大教堂 Cathedral of the Resurrection of Christ。它是用來紀念沙皇之死,後人竟然用基督復活來比喻他。
雖然是教堂,但信眾不肯來此做禮拜。因為信教者迷信,他們認為這個地點不吉利。結果是當區居民都去了另一間教堂。這間教堂只是在開幕時為亞歷山大二世舉行過彌撒。
內裡有一幅壁畫,是年少時的耶穌。這是一個很大膽的嘗試;現時我們所見由宗教虛構的耶穌形象,都是耶穌傳道時、受死時或嬰孩時的形態。這幅少年耶穌像,雖然只是幻想,卻是世上絕無僅有的。
教堂最著名的是它獨特的建築和內部裝飾。內部牆壁、天花和地板全部都是彩石馬塞克鑲嵌畫 mosaic art。所以它現在其實是一個馬塞克藝術館。
我在教堂內外走了一圈,拍了短片,已上載至網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