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18, 2012

Spilled Blood Church 滴血教堂

church

聖彼得堡有一個重要景點,旅遊介紹是滴血教堂,當地導遊說是地血教堂,但官方說法是諜血教堂。這一個遊客必到的景點,旅遊行程竟然列為自費選擇項目。教堂其實在市中心必經之路,要自費其實只是定價技巧。

這座教堂是為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而建。他在1881年於此地被革命黨人以炸彈行刺,地上仍有血跡。教堂是他的兒子亞歷山大三世所建,但由孫兒尼古拉二世在1907年完成。而皇朝在他任內被推翻,是為1917年十月革命;尼古拉二世在1918年被處決。其實在1881年,亞歷山大二世已準備將權力下放至國會 Duma,推行君主立憲。因他被行刺而使民主進程停止,結果是在三十多年後共產政權上場。

這個景點有不少特別之處。選址在沙皇被炸死之地,地上血跡保留下來,造了一個血祭壇。所以大家就稱之為滴血教堂。

教堂原名是基督復活大教堂 Cathedral of the Resurrection of Christ。它是用來紀念沙皇之死,後人竟然用基督復活來比喻他。

雖然是教堂,但信眾不肯來此做禮拜。因為信教者迷信,他們認為這個地點不吉利。結果是當區居民都去了另一間教堂。這間教堂只是在開幕時為亞歷山大二世舉行過彌撒。

內裡有一幅壁畫,是年少時的耶穌。這是一個很大膽的嘗試;現時我們所見由宗教虛構的耶穌形象,都是耶穌傳道時、受死時或嬰孩時的形態。這幅少年耶穌像,雖然只是幻想,卻是世上絕無僅有的。

教堂最著名的是它獨特的建築和內部裝飾。內部牆壁、天花和地板全部都是彩石馬塞克鑲嵌畫 mosaic art。所以它現在其實是一個馬塞克藝術館。

我在教堂內外走了一圈,拍了短片,已上載至網頁


Dec 12, 2012

檳城 Penang

Penang

檳城 Penang 是馬來西亞的一個省。首府是喬治城 Georgetown。今年十一月到檳城一遊,主要都是看喬治城。整個城市已被列入聯合國人類文化遺產。

Georgetown 在很多方面都和香港相似。在十八世紀時,英國商人登陸此地,向當地蘇丹租地作為經商基地,之後更要割讓。英國將馬來亞作為殖民地幾百年,此地又有大量華人移民,再有馬來亞文化混雜,所以 Georgetown 是文化大雜儈,中西建築都有。沿海是英國人聚居之地,有堡壘防禦工事和英國殖民地式建築。之後就是繁盛的唐人區,中間夾雜著印度街和伊斯蘭教建築。這些組合和幾百年殖民地歷史就是它成為人類文化遺產的理由。但香港人去看,一點都不覺得驚奇。Georgetown 沿岸的殖民地建築,和中環幾十年前的建築一樣。我們現在只剩下舊高等法院和現任終審法院大樓。舊香港會所等都已拆掉,美利樓都去了赤柱。它的唐人區和以前的皇后大道東、中、西,和上海街的建築是同一個模樣。Georgetown 現時在海邊還有泥灘,香港海港岸邊已是水泥堤壩。原來香港其實都可以是人類文化遺產。只不過我們選擇不做遺產,要做現代大都會。

檳城的相簿已上載,請看看是否有點熟口熟面。


Dec 10, 2012

Violin Romance 小提琴浪漫曲

grumiaux 找到一隻收集了很多首小提琴浪漫曲的 CD。是 Arthur Grumiaux 在1970年的錄音,很有歷史價值。雖然是 analog 錄音,但經數碼化重新混音,音響效果相當不錯。浪漫曲是節奏較慢的樂曲,以美麗的旋律取勝,非常適合表達情感。它經常在大型作品用作中段的慢板樂章。但很多作曲家以之 寫作抒情小作品。

我選了三首非常喜歡的來聽聽

1. Romance No. 2 in F by Beethoven 貝多芬 F大調第二號浪漫曲。這一首音樂由細聽到大,對它特別有感情。可能是有偏見,但我認為它是世上最動聽的旋律之一。請你聽聽有沒有誇大。

2. Serenade Melancolique by Tchaikovsky 柴可夫斯基憂鬱小夜曲。柴氏專長,寫浪漫曲都要很悲情,可能是寫失戀。旋律一聽就會感覺到哀傷的情緒。

3. Legende by Wieniawski 維尼亞夫斯基的傳奇。他是十九世紀著名小提琴家,這首音樂真是很傳奇。他向愛人求婚被女方家長反對後,寫了這首作品。未來外父外母聽了非常感動,就此允許女兒下嫁於他。

Dec 3, 2012

Yeongwol 寧越

yeongwol

今年十月韓國之旅,主要是看寧越的景點。這條旅遊線對香港人來說是新開發的。推出時在秋季,賣點是秋葉季節。但其實寧越有歷史景點,和朝鮮李氏王朝端宗有關,是他被流放之地。

很多人都知道世宗,他創立韓諺文,通用至今。端宗是他的孫兒。但大家不用羨慕端宗,這一個皇帝一生非常悲慘。他生於15世紀,一出生母親就死亡;十歲祖父去世。十二歲父親駕崩,他就要即位做皇帝。但一年後他的叔父奪權,再過兩年他更被迫退位,被封為太上王又被軟禁。後有大臣密謀讓他復位,但事敗被殺。之後另外兩個叔父先後欲協助他復位,但一樣難逃被殺的命運。他十七歲時被貶為魯山君,流放寧越。同年年底被賜毒酒致死。屍首被置河中,不得安葬。後有一戶長偷偷將他安葬。這個戶長一家都因此被殺。

端宗的地位要在二百多年後才被平反。其陵墓被修復為王陵,但規模不大,稱為莊陵。他流放時住於清冷浦,是河邊彎位的一個半島,後面是高山森林,無路可達,出入需要渡河,是非常偏僻的地方。這兩個地點已成為寧越的歷史景點。

寧越旅遊風景照片已上載至網頁


Nov 28, 2012

Neva River boat cruise 尼華河遊船河

neva

聖彼得堡位於尼華河 Neva River 三角洲之上。市內被尼華河主流和支流穿越,又有很多運河橫貫其中,形成四十多個島嶼,以橋樑連結。以前市內交通依賴水道,所以有北方威尼斯之稱。現時陸上交通已很方便,但水道經過市中心和各重要景點,所以尼華河遊船河是熱門旅遊項目。差不多每一個橋頭路口都有人招徠客人上船;有很多可能是個體戶。我上船走了一轉,覺得風景不錯,物有所值。我將一小時旅程剪輯成三分半鐘錄影,讓你可以快速感受一下。

城市建設於幾百年前。短短的橋樑原來只是供馬車使用,所以甚為低矮,距離水面只有兩三公尺。以前的船隻細小,沒有問題。現在內河貨船和遊覽船都很龐大,但要將船身高度造得很低,才能僅僅穿過橋底。

你可能會問水漲怎麼辦?這正是聖彼得堡面對的問題。雖然河流水位不受每天潮汐影響,但面對芬蘭灣的河口會受到風暴潮的威脅。大量建造運河的原因亦是要疏導大水。現時仍不時因水位問題而使市內水上交通停頓,因為橋底不能讓船隻通過。如果世界海洋水位因地球暖化而上升數公尺,聖彼得堡會是首先被淹沒的城市之一。

Nov 23, 2012

Autumn Leaves in Korea 韓國秋葉

leaves

今年十月再去韓國,目的是想看秋葉。十月中旬,秋葉季節已正式開始,所以並沒有讓我失望。而且一連數日天氣良好,光缐充足,要拍照不費氣力。陽光威力十足,紅葉金葉都色彩分明。紅葉主要是楓樹而金葉多是銀杏。一些背光的攝影,光線可以穿透樹葉,使之發光,有點超現實感覺。我選了一些照片做了一個韓國秋葉相簿,已上載至網站。這個相簿沒有韓國風景人物,你要喜歡紅葉金葉才可看,否則可能會沉悶。

Nov 4, 2012

United Choir of Holy Trinity

trinity參觀謝爾吉耶夫鎮 Sergiyev Posad 的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 Trinity Lavra of St. Sergius 時,尚有一意外收獲,就是它的聖三一聯合聖詠團 United Choir of the Holy Trinity。收到一張唱片,是聖詠團演唱東正教聖詩的錄音。這張唱片在Amazon都有發售,在歌唱界有不錯的聲名。

他們的唱法和古老修道院的唱法一脈相承,是千多年前西洋音樂的起源。我選了幾首比較沒有那麼沉悶的來聽聽。 非常宗教的朋友會覺得有作用,聽了唱了有機會上天堂。我從音樂的角度看,這些基礎性的吟詠有格里哥利聖詠 Gregorian Chant 的影子。這種曲式是六世紀 Pope Gregory I 時期開始使用。Gregory I 建立了教皇國 Papal States,統治義大利羅馬至南部和薩丁尼島一帶。十一世紀東西基督教大分裂後,東正教地區主要包括希臘,東歐和俄羅斯等地。這些東正教聖詠已從單音歌詠發展到複音歌曲,有簡單的和聲,但仍未有裝飾性的對位旋律。聽著這些音樂,好像回到一年級的和聲習作。這些古老教堂使用的聖詩,伴奏欠奉,一式清唱 a cappella,可以仔細咀嚼各聲部的配合。選了的三首是:

1. Christ is risen
2. Blessed art thou
3. Oh, Land of Russia


Nov 2, 2012

Zagorsk 莎哥斯基古城

zagorsk

在莫斯科有特別節目,是參觀市外七十公里的莎哥斯基 Zagorsk 或稱金環古城。但原來這兩個叫法都不準確。古老的金環古城其實不是一座古城,而是八個在莫斯科北面的小鎮。Zagorsk 是其中一個。但這個名稱亦不正確;其正式名稱是謝爾吉耶夫鎮 Sergiyev Posad;在蘇聯時代才被改叫 Zagorsk,以紀念一位革命英雄。蘇聯倒台後又改回原名。到此地其實只是參觀一個景點,就是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 Trinity Lavra of St. Sergius。

這座修道院是俄羅斯東正教聖地。宗教領袖經常到此地主持重要宗教儀式。沙皇亦常到訪參拜,所以有沙皇行宮;後來沙皇將行宮贈與修道院,用作神學院。整個建築群規模龐大,有多座教堂、修道院、學校、住所等,再以堅固城牆圍繞保護,就似是一座堡壘或古城。

古老的教堂內放著東正教聖人的棺木;棺蓋打開,可以看到用錦衣蓋著的人體,不知是真是假。照片已上載至網頁,請你看看是否有答案。

Oct 30, 2012

俄羅斯的首都

上一次去俄羅斯是在1995年。雖然印象仍很深刻,但總覺得當年是匆匆走過,因為只是東歐旅程的一部份。今年九月再去,集中看兩個重點旅遊城市,再拍一些照片作永久保留。

莫斯科 Moscow 是俄羅斯現在的首都,幾百年前已是古都,是俄羅斯最重要城市。現代首都是在推翻沙皇後才遷來,所以是蘇聯時代的建設代表。其時推倒了上流階級,基層人民的思維要被照顧;政府大力宣傳政績,建了很多輝煌的建築,又極力宣傳各地區的經濟成就,尤其是二次大戰的功績。很多旅遊點都和此有關。現時蘇聯倒台,國家已趨向民選政府和資本主義,但這些設施仍然存在。西方國家的遊客都很有興趣參觀前共產國家的樣板。請看看莫斯科的相簿。第一幅是較少人去參觀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 Cathedral of Christ the Saviour。

moscow

聖彼得堡 St Petersburg 是實至名歸的俄羅斯首都,經歷俄羅斯最輝煌時代。十八世紀初彼得大帝建都於此,直至蘇聯成立才遷至莫斯科,歷時二百多年。沙皇時代的建設大多在此。俄羅斯和德國關係很深,皇室經常通婚。嘉芙蓮大帝就是由德國嫁過來,聖彼得堡亦是德國名詞。二十世紀初期,俄德交惡,首都改名為俄文名詞的彼得格勒 Petrograd。蘇聯成立,又將之改名為列寧格勒 Linengrad。蘇聯倒台,人民要求下又改回聖彼得堡。

今次行程除了沙皇的冬宮夏宮,還參觀了嘉芙蓮宮 Catherine Palace,是近年才重修好再完整開放。二次大戰時德軍圍攻列寧格勒872日不果,撤退前刻意將嘉芙蓮宮徹底炸毀。重修成為全城大事,有象徵意義。專家們用了十多年先將外牆回復原貌,已使市民人心振奮。內部重修要到2003年才大致完成。請看看聖彼得堡的相簿

petersburg

Oct 5, 2012

Piano sonatas

先前在網誌提過的李雲迪貝多芬奏鳴曲CD將會於2013年全球發行。但有幸香港版在10月已優先推出,只賣HK$105。在網上看到 Amazon預定竟然要US$45。就速速買來一聽。

以技巧來說,可算是交足功課。以藝術深度來說,可以追上大師級,但沒有令人特別驚喜。最可喜的是新錄音以最新數碼技術處理,音域反應甚佳,比我有的舊錄音更好聽,不過在電腦播放未必有好效果,最好是駁上Hi-Fi系統聽。選了幾段較強勁的讓你試試李雲迪加貝多芬的威力。



1. Sonata No. 8 in C minor "Pathetique" 3rd movement  悲愴奏鳴曲,第三樂章 -  雖然叫做悲愴,但只有第一樂章的引子和過門有悲愴感覺,第一第二主題都很輕快。第二樂章更是詳和溫柔。現選來聽的第三樂章非常歡樂,一點都不悲愴。

2. Sonata No. 14 in C-sharp minor "Moonlight" 3rd movement  月光奏鳴曲,第三樂章 -  不要被傳說誤導,貝多芬不是在月光下漫步時得靈感而作此曲。第一樂章其實是葬禮進行曲風格。月光之名是一位樂評家在貝多芬死後多年才提出。第三樂章亦和月光無關,因為它的節奏強勁;如果要和月亮拉上關係,我稱之為征服月球。

3. Sonata No. 23 in F minor "Appassionata" 3rd movement  熱情奏鳴曲,第三樂章 -  此曲音樂如其名;我覺得貝多芬在構思這首樂曲時已有充份準備,以熾熱的感情為題。由第一樂章起已在營造感情的衝突;第二樂章開始時收歛感情,然後一步步發芽。到了第三樂章,熱情全面爆發,一口氣直衝到結尾。

Oct 4, 2012

以色列旅遊相簿

以色列雖然近期局勢較緊張,但仍是一個熱門旅遊地點。近期亦有朋友和同學到以色列旅遊,目的不一,但其中一重要目的是宗教原因。我在2006年曾到以色列一遊,亦是想印證在學時期接受過的洗腦舊約新約故事。剛剛將幾年前的舊相片重新整理,幾個網頁相簿都已經更新,可從以前的網誌連上。

以色列,尤其是耶路撒冷一帶,是幾個不同宗教的聖地: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香港人多數知道它是基督教聖地,但這只是我們的偏見。猶太教在此地立足數千年,最有資格說這就是發源地,而現時耶路撒冷屬以色列,猶太教是其國教,它更有現時管治現實。伊斯蘭教在此亦有深厚歷史,自六世紀創教以來管治耶路撒冷千多年。至於基督教,各個被崇拜的神聖地點都可能是假的。

wall

耶穌死後,其門徒並不好過。當地猶太教視他們為異端,所有門徒都要出走,有北上土耳其,亦有南下至埃及。之後猶太人反抗羅馬,結果是耶路撒冷被毀,重建已是多年後的事。基督教幾百年來都是地下宗教,在土耳其一帶有社群,不是在耶路撒冷;直至三百多年後,才被君士旦丁立為羅馬國教。那時,他派遣母后海倫娜到耶路撒冷一帶找尋耶穌遺蹟。三百多年的光景,等於現時我們在二十一世紀去找尋清朝康熙年代事件發生的地點,而且那些地點已通通被羅馬人毀掉。但海倫娜按照新約的寫法,就在近似的地點建立教堂,這些古老的教堂就此被當是聖地。我參觀的現代教堂,都被說成是在歷史原址重建,有古老教堂遺蹟為證,但證據其實是由海倫娜製造出來。

dome

以色列的景點除了基督徒特地去搜尋的地點外,大部份都和基督教無關。所以我為此做了兩個不同的相簿,分別是基督教非基督教的景點。還有一個是在以色列的人

Sep 18, 2012

重返突尼西亞

2012年,我重返突尼西亞.....的相簿。我是在2007年去突尼西亞旅遊,其時當地的旅遊設施已相當好。2010年底,亞拉伯之春爆發,起源就在突尼西亞。當地旅遊行業停頓了一段長時間。現時局勢已略為穩定;慶幸是在多個受亞拉伯之春影響的國家中,突尼西亞算是最幸運的一個,動亂較少,而政制改革暫有成效。

突尼西亞國家面積不大,但旅遊景點十分豐富,歷史悠久,地理變化又很大,各種景色都有。我覺得在非洲除了埃及之外,突尼西亞是最值得去的地方。她的氣候比埃及好,不會熱死人。

相片重新整理後相簿已經更新。你可以到我2007年寫的突尼西亞旅遊網誌再連上看看。下面這幅照片,是整裝待發進入撒哈拉沙漠,不過只進入了半小時。

tunisia

Sep 9, 2012

法國



又去法國?沒有那麼勤力。只是在更新網頁相簿,將相片重新處理,剪裁、調好色調,加大解像度,再加入幻燈片功能,每五秒換一幅照片。於是將2007年去法國旅遊的照片重新檢查一次;每張照片都要處理,需時甚久。那一次去法國相當深入,從南到北,還在巴黎停留了一個星期。當年上載了數個相簿,又寫了網誌,現在還可以重溫,有諾曼第戰役摩納哥法國旅遊集聖米歇爾山。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聖米歇爾山,很久以前已立志要去一去。

法國是很天主教的國家,追得上意大利。曾為宗教問題和他國開戰,又和英格蘭交惡。教廷鼓吹東征的十字軍,共有八個不同語言的隊伍,其中法國就佔了三個,當時是分治的國家,有法蘭西 France、普羅旺斯 Provence 和奧弗涅 Auvergne。之後在十四世紀,法國強大,主導了教廷。先因法國的影響力而有法國籍的教宗。然後在1309年,教廷索性遷往亞維農。當地興建了教皇城 Palais des Papes。教廷在此經歷了69年,期間有七任教宗。之後教廷遷回羅馬,但引起大分裂。法國籍的樞機團先後自行推選出兩位對立教宗,以對抗羅馬的教宗。亞維農教皇城現在是博物館,我在此參觀得知很多天主教歷史。當知早年受的洗腦教育,正如所有國民教育一樣,是偏頗和隱惡揚善的,十字軍和亞維農教廷事件都被扭曲。

重新製作的法國旅遊網頁相簿有7個。請你看一看。

1. 聖米歇爾山
2. 法國城堡
3. 巴黎
4. 諾曼第
5. 沒有薰衣草的普羅旺斯
6. 人在法國
7. 摩納哥


Aug 31, 2012

Vincenzo Martinelli



在郵輪上有不少娛樂節目,音樂是少不了。演出者多是不太紅的藝術家,但有時都有驚喜。一些很高水準的音樂家會在渡假時在遊輪作一兩場輕鬆的表演,免費遊玩又有外快。

上個月在遊輪上遇上結他音樂家 Vincenzo Martinelli,樣子有點像肥了少許的耶穌。他出了三張唱片,水準算是不錯,但音樂細節並不十分乾淨,彈 tremelo 不很平均。但他的音樂根底不錯,曲目很廣泛,由古典結他、西班牙結他、意大利情歌到拉丁音樂都涉獵。他演出的風格很自由;他彈 Prelude No. 1 時有點搶拍 robato,稍稍不跟拍子而特別強調了主旋律的感情,比聽過其他跟足樂譜的演出為佳。我買了他的兩張唱片,選了幾首來聽聽

1. Prelude No. 1 in E minor by Villa Lobos -  E小調第一號序曲。這首巴西作曲家 Villa Lobos 的名曲是古典結他典範,人人都要彈,但很考功夫。

2. Soleares -  這是一種很傳統的西班牙音樂曲式,使用結他有很特別的技法,是佛蘭明高音樂的一類。

3. Che Sara -  意大利情歌,Whatever Will Be 莫論如何。旋律非常甜美。

4. Flor d' Luna -  月之花 Moon Flower。這首拉丁風味結他音樂是 Carlos Santana 的作品。

Aug 23, 2012

Golden Lotus of India 印度金蓮花

我去旅遊很少買手信,對紀念品亦很揀擇。但今年初去印度旅遊,去到 Mysore 的一間商店,見到這一朵金蓮花,設計巧妙,就買下來了。金蓮花不是純金,而是黃銅。有雙花瓣可以開合成為花苞或盛放的蓮花。中間花心可以用作燭台或點香薰,又或可以收藏珠寶或秘密檔案如 Micro SD。現將開合過程拍成影片給你看看。

Aug 20, 2012

Nessebar, Bulgaria 保加利亞 內塞伯爾

nessebar

進入黑海第一個港口是保加利亞的內塞伯爾 Nessebar。它不是一個設備完善的港口,郵輪不能停泊,要在海中乘救生艇上岸。 Nessebar 現時已有發展,但它原來的古城位於一島嶼,有陸橋和大陸連接。整個島已被列入聯合國人類文化遺產,成為遊客專用區。

這裡是拜占庭王國一個要塞,自七世紀起已和保加利亞王國爭持,易手數次。島上最重要的文物是東正教堂,數量很多,差不多每一個街角都有一間,可以比喻多過米鋪;估計當時宗教的地位滲透生活每一細節,因為政教合一,日常社區一切事務都在教堂進行。但時移勢易,所有的教堂都荒廢不再使用。但古老教堂建築有特色,設計精巧而且顏色仍鮮艷,很值得觀賞。相片已上載至網頁

Aug 18, 2012

Histria, Romania 羅馬尼亞 伊斯特里亞

histria

來到羅馬尼亞,到訪的港口是康斯坦莎 Constanta。這是一個現代商業城市,我於是選擇去了它北面的一個考古地點伊斯特里亞 Histria。這一個古城在十九世紀被發現,考古發掘找到公元前六百年的遺跡。在古希臘時代這處已是希臘殖民地,用以和內陸通商。在古希臘時期,Histria 的範圍很大。後來因為外敵入侵,需要興建城牆保護城鎮的範圍。到公元前約四百年,Histria 被攻陷。城市重建時使用舊城牆的石材再興建新城牆,城區範圍縮減至十公頃,以便防守。之後城堡被羅馬人使用。進入 Histria 範圍,可以看到歷代的變遷。最後到城牆內,主要是羅馬時代建設,有官邸、教堂和浴場。照片已上載至網頁

Aug 11, 2012

Batumi, Georgia 格魯吉亞 巴統

batumi

格魯吉亞 Georgia 在黑海東岸。我只花了一天看看她的海邊城市巴統 Batumi。格魯吉亞一向很低調,因為多年來她只是蘇聯的一部份。但其實她的歷史可以追溯二千多年。古希臘神話米蒂亞 Medea 的故鄉就在這裡;她的金羊毛傳奇和她後來被背叛而報復的故事是著名希臘悲劇。 在這裡的古羅馬時期的告尼奧堡壘 Gonio Fortress 內還有聖馬提亞 St Matthias 之墓,有古代刻文。St Matthias 是第十三個宗徒;有人說是第十二個因為他是後來被宗徒們選出來代替猶大的位置。其墓地的真實性未能確定,因為政府禁止考古家們發掘。

格魯吉亞在1991年獨立,成為新的發展中國家,立刻就受到歐洲和美國拉攏。但美國的一般外交手段在此未能發揮作用,因為俄羅斯的影響力仍然很大。但西方仍可以在此大力投資,Batumi 就是重要目標。在市面走一圈,蘇聯時代的建築和前衛的現代建築是一個強烈的對比。商業大廈、酒店、賭場全部都有。 Batumi 的相簿已上載至網頁

Aug 5, 2012

North Turkey 北土耳其

Trabzon

從黑海可以到達土耳其北岸。這一個地區陸路旅遊不十分熱門,因為土耳其西部和中部景點太多了。但北土耳其在歷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可追源到千多年前。在地理上,北土耳其連接中亞洲和小亞細亞,位置在絲綢之路中段,又鄰近黑海,是為一重要中轉站。商旅的駱駝隊伍橫越了沙漠和中亞草原,這裡就是合適的貨物買賣地區。從歐洲來的商人可以在此接收東方的貨物,再經水陸兩路進入歐洲,比較重要的有威尼斯和熱拿亞的船隊。

在北岸遊覽了特拉布宗 Trabzon 和錫諾普 Sinop 兩個城市。相片已上載至網頁。Sinop 是土耳其最北的城市,從歐洲水路過來會先到此地。Trabzon 接近中亞邊緣,所以是重要集散地。Trabzon 還有一個重要的歷史任務。在十三世紀,十字軍攻陷君士但丁堡,拜占庭皇朝逃亡到此地,以 Trabzon 為根據地,潛伏了六十年之後才可以反擊重奪君士但丁堡。

在 Trabzon 參觀的其中兩個景點都和拜占庭有關。蘇美拉修道院 Sumela Monastery 藏在深山之內,懸崖之中,坐小型巴士經過危險山路,再要在更危險的山徑步行半小時才可到達。但蘇美拉修道院威名遠播,在十三世紀時曾為拜占庭流亡皇室提供庇護,之後受皇室資助。另一個是聖蘇菲亞教堂 Agia Sophia,和伊斯坦堡的聖蘇菲亞同名,是拜占庭皇朝當時所建。

Aug 3, 2012

Ukraine 烏克蘭

ukraine

現代的烏克蘭 Ukraine 在1991年才脫離蘇聯獨立。她的黃金年代是在十一世紀的基輔王國 Kievan Rus,之後戰亂不斷,在十九世紀已是俄羅斯一部份。她和俄羅斯的關係錯綜複雜,國內有大量俄羅斯人。大新聞有前總理被下毒,又有前女總理被收監,都被懷疑和俄羅斯有關。烏克蘭亦有國民教育問題,爭論怎樣教俄羅斯統治時期的歷史;現在又正在投票,決定是否要加入俄羅斯語為法定語言。

黑海旅遊經過烏克蘭南部海岸的三個城市,受俄羅斯影響更大。蘇聯的英雄城市奧德莎 Odessa和克里米亞半島Crimean Penisula,一向都是蘇聯黑海艦隊的基地;現在是烏克蘭領土,對俄羅斯海軍影響很大。現在俄羅斯要在此租用海港設施作為軍事基地。這幾個城市的主要居民是歷代蘇聯海軍軍官的家屬和後代,所以非常俄羅斯化,通用語言是俄羅斯語。去年國家地理有一篇關於克里米亞的專題,說這處是烏克蘭裡的俄羅斯。

這一區歷史悠久,景點由古至今都有。由十多世紀前的修道院、蒙古大罕統治遺跡、猶太人區至近代歷史都很豐富。其中重要賣點是二次大戰時的克里米亞會議,在雅爾達Yalta 的白宮 Livadia Palace舉行。三個巨頭羅斯福、邱吉爾和史達林於1945年在此開會,決定了戰後世界新秩序和列強利益分配,主導了之後幾十年的世界局勢。我去白宮參觀當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竟然又要在此和烏克蘭總理開會;結果我在路上被困了一小時。

請看看烏克蘭的相簿


Jul 30, 2012

索契 Sochi

sochi

黑海旅遊經過俄羅斯,在索契 Sochi 停留一天。二十世紀一段長時間,黑海是蘇聯的天下。二十多年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領土在黑海只剩下一小段海岸線,而 Sochi 就在其中。這個城市一向都不是俄羅斯海軍基地,主要是俄羅斯人渡假地點,到此海浴和日光浴。全市沒有著名景點,官方推薦的旅遊點竟然只是一個茶園。於是我自己在市內閒逛,卻找到一個很漂亮的教堂。東正教很重視大天使,認為法力無窮,這一個教堂是拜大天使聖米高 Cathedral of St Michael the Archangel,教堂內連十字架都欠奉。Sochi 的相簿已上載

Sochi 現在正被大力開發,大興土木,其中一個原因是它獲得了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權。還剛看到新聞,上星期俄羅斯總統普京在 Sochi 會見了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還互相交換秋田犬和西伯利亞貓。

Jul 24, 2012

蕭斯塔科維奇的室樂交響曲

網頁音樂換上了蕭斯塔科維奇 Shostakovich 的室樂交響曲,編號110a。原作是他的第8號弦樂四重奏,後來巴夏 Barshai 將之改為弦樂團版本,命名為室樂交樂曲。新版本的音效更豐富,更能表達這曲的感情。

蕭斯塔科維奇有不幸的一生。活在蘇聯專制統治時代,藝術文化受規管,作品被審查,不時被指不符合政治要求。他仍能在種種限制下創作了不少驚人的作品,不時偷步過界。這首作品是應政府要求,為東德一個電影節作曲,獻給在納粹法西斯政權下受難的人。他覺得共產政權這樣看法西斯政權有點諷刺,而他的兒子說這曲是獻給所有在專制政權下受難的人。他的一個朋友後來透露,蕭斯塔科維奇其實是寫自己的遭遇,樂章內暗藏訊息。我覺得他描述的情景,對所有受強權壓迫的人都適用。



樂曲不長,但有五個樂章。第一和第五慢板樂章太悲慘,所以我只選了中間三個樂章請你聽聽

第二樂章是急速的快板,像是一首進行曲,描寫一個強大的國家。但節奏有點斷續,使人覺得急躁,而和聲部份有很多不協和弦,有點邪氣,表達他對鐵腕統治政權的印象。音樂氣氛有點震懾感,面對龐大的力量,感覺不是肅然起敬而是驚嚇。

第三樂章稍快板是講述他本人。開首的幾個音符,用俄國字母寫出來是DSCH,就是他的名字的縮寫。這個動機貫徹整個樂章至全曲。樂章有很多流暢抒情的樂句。就算在惡劣的環境下,他創作的時侯心情都仍然不差。

第四樂章慢板表達了鬥爭的痛苦。這是一段很有劇力的音樂。他用很厚重的和弦表達權力機器的巨大壓力,又用很微弱的樂句說明受難的人的無助感。這兩個印象交替出現,形成一幅被打壓的圖象。

May 17, 2012

開平碉樓

hoi ping

家就是堡壘 A man's home is his fortress。這句諺語說人類關愛家庭,會盡力保衛它;亦有說人遇上不如意事,家就是它的保護殼。但在開平,這句說話被引申到極致。一些平民百姓家真 的是碉堡建築,稱為碉樓;皆因有實際需要,一是建高樓以防洪水,二是建堅固碉堡以防盜賊。

開平碉樓於2007年被聯合國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卻記錄了中國人民一段辛酸歷史。地理背景是西江水患,很多世紀以來在此聚居者都要承受每年房屋被水災毀滅的苦難;另一誘因是該區土匪橫行,居民需要保護自己。動力來源是19世紀末大量村民到海外打工而積聚了財富和吸收了外地建築文化。其結果是回流華僑資助興建碉樓,以堅固材料建高樓以防洪,又加碉堡以防盜,更是融合了中西特色的建築。成功的例子有人仿傚,結果建碉樓在開平成為風氣,全盛時期超過3000 座,現存碉樓尚有1833座。上星期到開平看碉樓,相簿已上載至網頁





May 1, 2012

徐州華廈傳統文化專修學校

hx

四月到徐州,探訪了華廈傳統文化專修學校。這所學校回歸中國古文化,主要教導傳統經書和修身之道。這些知識在現代已是專科學問,在大學學府鑽研而不是作為中小學基本訓練,所以它的課程不是認可的學歷。但中國傳統文化根深柢固,它在這一方面仍佔一席位。徐州市政府教育部以它為實驗教育單位,大學亦派學生來上專門課,而海外教育機構亦在這方面和它交流。

它有四級各三年的全日制課程,以私塾學堂形式上課,以傳統文化方式教育少年。它更開辦成人課程,每月四天密集上課,再以網上學習輔助,為期兩年。後者適合師範大學生、研究生和文化工作者,很受歡迎。這種走讀方式使各地的學生都可就讀,學生來自各省和海外,香港亦有學生專程每個月花四天到徐州上課。據校長稱,有些學生花在交通的支出比學費還要貴。它亦舉辦短期暑假課程,遠至海外都有家長送子女在暑假來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它的基本課程包括基本經書如三字經、千字文等,經典經書如孔孟、春秋等和哲學經書如易經、道德經等,再加上技藝如古琴、書法、太極、茶道等。你可以去它的網頁看看詳細的介紹。

校址在徐州文化產業城。這個開發項目很有野心,很大的區域希望集中各種文化產業。中庭非常輝煌,有城門、城牆、廣場,還建了一座彭祖紀念樓。但整個計劃似乎以商業運作,結果並不理想。華廈學校是最大的單位,城內亦有不少各種藝術學院。但商業原素不成功,商店酒樓以致彭祖樓都要倒閉,只剩下一個軀殼。華廈學校和文化產業城相簿已上載至網頁

Apr 28, 2012

徐州漢兵馬俑 Han Terra Cotta

han terra cotta

1984年底,在徐州獅子山發現了漢代兵馬俑坑,內有數量甚多的士兵官員泥俑,由馬匹帶領;奇怪的是竟然沒有騎兵。稍後在不遠處的湖底發現了騎兵俑隊伍,推算是地勢變化下陷,俑坑被水淹沒而處於湖底。現時在俑坑原址建了上蓋成為博物館,保存了發掘原貌;而湖中亦建了一個水底展廳,保留騎兵俑發掘時的原來位置。我將參觀漢兵馬俑博物館的情形做了一個三分鐘短片,已上載至網頁

周朝和之前的中國古文化和世界各地的古文化都有以活人陪葬皇族的習俗。相傳秦始皇為李斯所勸,覺得陪葬的兵馬始終都會變成白骨,於是改以原人大小的兵馬俑陪葬,是進化了較文明的方法。這個做法後變成禮節,到漢代兵馬俑只有象徵意義,再進化到只有兩尺高。

既然兵馬俑是用以陪葬,附近必有帝王墓可引證主人身份及年代。結果經過七年在人口密集的獅子山上搜尋,找到了楚王劉戊的皇陵入口。發掘皇陵要將整個獅子山的居民遷移,內地在此很有效率,人民都需要樂意為國家利益服務。現時整個獅子山都是旅遊景區。


Apr 25, 2012

徐州漢代古墓

han tombs

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漢朝開始。劉邦隨後封其弟劉交為楚王,楚諸侯國的首都彭城,就是今天徐州。楚王在此乃是國王,所以徐州有楚王皇陵被發現。其時是公元前百多年,耶穌尚未出世,算起來已是二千多年前的事。

龜山漢墓為西漢第六代楚襄王劉注的夫妻合葬墓,他死於公元前117年。該墓為兩座並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有二條平行的甬道,長度都是56公尺,甬道非常筆直,用現代雷射光測量發覺誤差甚少,是為古代建築奇蹟。墓內共有15個墓室,墓道和墓室總面積有700多平方公尺。

另一個獅子山楚王陵年代更早,是第三代楚王劉戊之墓,死於公元前154年。離皇陵300公尺外先發現漢代兵馬俑,之後費七年功夫才找到皇陵入口。皇陵規模很大,內有各種墓室,帝王生前所需在此都很齊全。

這兩個漢墓的照片已上載至網頁

Apr 23, 2012

Xuzhou 徐州

xuzhou

徐州在江蘇省,位於華東正中。它的二百里範圍內,北有濟南,東有連雲港,南有合肥,西有開封,所以自古以來已是交通樞紐。我記得約三十年前我往中國旅遊,需要在徐州轉車,因為它就在中國鐵路南北線和東西線的交叉點。但當時只在火車站月台停留,並沒有進入徐州市。今個月用了數天,真正看看徐州景點。

徐州歷史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漢代,當時是彭城。項羽滅秦,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於彭城,所以有不少景點都以此為主題。市中心有一小山,相傳項羽在上觀看山下兵馬操練,是為戲馬台。這個戶部山因為是高地,歷代富有人家都在此置業以防洪水。山上尚有不少古色古香的建築。在漢朝,彭城是漢皇兄弟楚王的諸侯國,所以亦有不少漢朝楚王的遺跡。很多史實都是靠出土的漢代石刻畫來引證。

徐州山水有雲龍山和雲龍湖。雖然山不太高湖不太大,但卻是市內旅遊重點,湖邊旅遊區商業味甚重,酒家林立。結果我去了香港人開的富臨;不過極力抗拒沒有叫亞一鮑魚。徐州相簿已上載至網頁


Apr 6, 2012

Bobby McFerrin

不知你是否有聽過Bobby McFerrin。幾年前他曾在香港藝術節獻技,技驚四座。他可以說是一件人肉樂器,用人聲做出各種音樂和音效。他的音域極闊,橫跨四個八度,而且他的腔調從極低音到高音假聲都轉動自如。他擅長用身體敲擊音效,同時唱出高低二三聲部,獨腳戲就可做出整首完整的樂曲。在香港的演出,他即興為歌曲,舞蹈和功夫配上音效,令人驚嘆。

但他並不是走江湖賣藝之輩。他的音樂天分極高,古典流行爵士樣樣皆能。他的爵士音樂即興樂段變化多端,音樂感極重。他玩聲玩到出神入化,自然是玩 a cappella 的朋友們的偶像。我選了他三首早期的代表作給大家聽聽。

m

Don't worry Be happy 是他的熱門歌曲,亦是少有的流行曲歌謠式作品。聽著熟悉的輕鬆的曲調,不要忘記留意那漫不經意但很精彩的人聲伴奏。

Another night in Tunisia 有很多身體音效。喜歡 a cappella 的朋友會很欣賞伴唱的部份。編曲極佳。

Manana Iguana 是個人表演,整個樂曲縱橫整個音域,高音低音變化好像坐過山車,之間可以聽到高音旋律和低音的對位走動,當然還有爵士即興樂段。

Mar 5, 2012

Shravana Belagola 耆那教聖地

gomateshwara

還有一個 相簿,是我在印度曾探訪的一個耆那教聖地 Shravana Belagola,是教徒必要一到朝聖的地點,曾被人民選為印度七大奇蹟之一。

耆那教 Jainism 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比佛教早幾十年,在當時兩教並存,各有大量信徒,不相上下。耆那教沒有創造神的概念,它認為世界是由極微構成,不由神造,這和現代粒子物理學研究的成果一樣。耆那教祟尚自然,非暴力,誠實,不偷竊,純潔,不執著任何人和物。由於無神可拜,又不思競爭和宣傳,迷信的人民漸漸轉去印度教和伊斯蘭教。根據人口統計,香港都有約五百個耆那教信徒。耆那教最為人所知的是因它不沾世間事物,所以主流是裸體派,所有教士都是裸體見人。後來才有白衣派,只穿白袍。但耆那教廟宇的石像都是裸體。由於沒有神,耆那教祟拜的是教內得道的隱士。

Shravana Belagola 除了廟宇之外還有一個聖湖 Kalyani 和一座石山 Chandragiri Hill。石山是一整塊花崗岩,以人工開鑿了約七百級石級到山頂,上面供奉一個60尺高的巨型石像,是耆那教聖人 Gomateshwara。Shravana Belagola 在二千年前已有宗教活動,而石像就建於約公元一千年。攀上石山相當辛苦;有朋友說我的膝傷十天都未愈就是因為負傷都要上山。請你到 相簿看看石山的情況。

Feb 29, 2012

Kodaly's Sonata for Cello 高大宜的大提琴奏鳴曲

kodaly 高大宜 Zoltan Kodaly 是近代匈牙利作曲家。他最為人所知的是他對音樂教育的貢獻,他所創立的高大宜教學法世界各地都採用,比他的音樂作品更出名。他的作品亦很多,風格現代但不前衛,我覺得較近似後浪漫期的音樂,但調性和音效的運用較大膽和自由。

我今次選了他的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放上 radio blog 聽聽。很多朋友都喜歡大提琴音樂,尤其是最著名的巴哈的五套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音樂史上的一個轉捩點。巴哈這幾套組曲以大提琴奏出多聲部和聲對位;亦可以用小提琴或結他奏出。高大宜這首無伴奏大提琴奏鳴曲亦被譽為大提琴音樂的另一個轉捩點。它用盡了大提琴廣闊的音域,又使用了各種特別的技巧,是為大提琴度身訂做,亦影響了以後的大提琴音樂作品。如果你對大提琴的印象只是低厚溫暖的聲音和抒情的表達,這首樂曲可以使你耳目一新。警告:要動用腦筋去欣賞。

全曲有三個樂章。
第一是熱情的快板 Allegro maestoso ma appassionato,
第二是表情豐富的緩板 Adagio con grand'expressione,
第三是有活力的快板 Allegro molto vivace。
請點點來聽聽

Feb 26, 2012

The Happy Indians 快樂的印度人

indian

對印度的印象很矛盾,是個在冒升中的經濟強國,但亦是有大量貧民的國家。在印度看到的又不一樣。印度南部不是它的最繁盛地區,以鄉郊為多,但人民的生活卻算舒適。有一個特點是人很多而小孩非常多,可以看到人口爆炸的危機正在醞釀。到處遇到的人都很友善,遊客特別的容貌對他們來說很新奇。我被印度人拍攝的次數比我拍攝印度人的次數還要多。

在途中經過一間學校,非常熱鬧,有學生在表演舞蹈。導遊讓我們下車參觀。原來當天是1月26日印度共和日,慶祝印度脫離英國殖民統治而建立的憲法,是國家假期,各地都有慶祝。本來氣氛已經很熱鬧,有學生、家長和村民;忽然多了一群遊客,學生們更加興奮,場面幾近失控。

快樂的印度人的照片已上載至網頁相簿

Feb 21, 2012

Indian caves 印度石窟

caves

印度是文明古國,歷史相當悠久,和中國不相上下。到印度旅遊,好像進入時光隧道,由百多年前英國殖民地歷史到中世紀時代再到千多年前的宗教歷史。

今年一月印度旅遊的重點是一系列石窟。經歷千多二千年的時間,所有的建築都很難保存,唯有石頭可以堅持較長的時間。印度的石窟不全是天然洞穴,而是在石山上以人力開鑿出來,所以稱為石刻建築。我穿州過省,看了三組石窟,有巴達米石窟 Badami Caves,約公元七世紀、艾羅拉石窟 Ellora Caves,約公元六世紀、阿旖陀石窟 Ajanta Caves,約公元二世紀,比中國的敦煌莫高窟還要早。後兩組已被列入聯合國人類文化遺產。巴達米在 Karnataka州而其他兩個在 Maharashtra州。原來印度沒有車輛自由行,旅遊車牌不可跨州使用;到了州邊界竟然要轉車。

石窟用了一千幾百年,除了石像石刻之外應該殘破不堪。比較傳奇的是 Ajanta Caves。因朝代更替,它在六世紀起就被棄置而埋在森林內,荒廢了千多年,直至十九世紀才被英國註印軍隊發現。但因禍得福,沒有人為破壞,石窟牆上的壁畫得以保存,到現在仍有鮮艷的顏色。

印度在古代已有三教鼎立,是耆那教 Jainism、佛教 Buddhism和印度教 Hinduism。耆那教祟尚自然,歷史比佛教還要略早。當時宗教自由,三教和平共處,石窟的廟宇群內,三個宗教的廟宇比鄰而立,不似現今的宗教,衝突不斷。石窟照片已上載至網頁相簿

Feb 17, 2012

Hampi 漢比

Hampi

歷史說明,所有的文明最終必崩潰。環顧現今世界,各個國家政權最長只有幾百年。以政治、科學、氣侯、天災的角度預測,人類文明在一百年內可能大倒退,很多國家政權會被淘汰。印度歷史久遠,其間帝國興亡出現多次。我到訪印度南部漢比Hampi,看看其中一個死去的文明。

漢比在14世紀是毗奢耶那伽羅帝國Vijayanagara Empire的首都所在地。這個王國在14至16世紀稱霸200多年。然後被印度中部的伊斯蘭聯盟擊敗,首都全城被毀,居民四散,城市廢棄了500年,只餘一間印度教維奴帕克夏廟 Virupaksha Temple香火可以延續。當年毗奢耶那伽羅佔地甚廣,城市規模比得上古羅馬。現時該城的廢墟遍佈於一個大山谷,三面環山,皇家中心區,廟宇,貴族居所,市場遺跡都有。要走一遍相當費時吃力,一天行程由清早至日落都不浪費。幸好是清涼季節,如果夏天有40多度就要停留數天才可遊完。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印度典型的階梯蓄水池,設計巧妙,規模很大,可供應全城食水,聽聞在印度其他地方都有發現。漢比的相簿已上載,請你找找這個水池看看是否如我所述。

Feb 15, 2012

Mysore Palace Day and Night 邁索爾皇宮的日與夜

mysore

邁索爾 Mysore 在印度南部。幾十年前當印度尚未獨立,它是邁索爾王國的首都。英國殖民地統治的手法,是讓當地大君Maharaja作為傀儡政府,再派總督在其上,所以邁索爾王國得以延續,又有英國協助建了一座宏偉的皇宮。印度獨立時,政府讓各地大君保留他們的產業,所以他們都願意加入聯邦;但印度階級制度和貧富懸殊問題就繼續存在。

邁索爾皇宮和廟宇建築群在印度很著名,印度本土遊客非常多。其一重點是整個建築群裝上了十萬個燈泡,相信是鎢絲燈,只在每個星期日亮燈兩小時。我到訪時正是星期日,於是在晚上再到皇宮拍攝亮燈夜景。但因光線不足,視野不清,地面不平,結果不幸扭傷膝蓋,整個旅程都受影響。

我將邁索爾皇宮的日與夜景色編成一個錄像片段,請你看看是否值得為它受傷。

Feb 10, 2012

孟買 Mumbai

mumbai

到印度南部看古蹟,但出入都要經過孟買。結果在孟買停留了一天,可以看看當地風光。 孟買鄰近亞拉伯海,自古以來都是貿易重鎮。自從被英國殖民統治以來,更成為與宗主國海路運輸的重要通道。印度獨立之後要盡力洗底,將孟買英式名稱Bombay改回古名Mumbai。其實香港都可以這樣做,將香港改回英國殖民統治前的古名。

一天的時間可以參觀好幾個有趣的地點。在孟買我入住最著名的古老五星級酒店泰姬瑪哈皇宮Taj Mahal Palace。這間傳統英式酒店是孟買地標。在2008年,孟買受到大規模恐怖襲擊,恐怖份子挾持人質佔據了酒店60小時,放火又將酒店頂部炸毀。酒店在幾個月後重修再開放。現時酒店警衛深嚴,出入客人和車輛都要詳細檢查,酒店外圍更被警方團團圍住。

另一著名地標是維多利亞火車站。它有世界知名的精細華麗英式建築,為此而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但這個名稱其實並不十分恰當,因為它是唯一尚在使用中的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每天都仍在進行原本的任務,說成是遺產並不正確。

時來運到,孟買貧民區的露天洗衣場忽然變成熱鬧的旅遊景點,全因一套賣座電影一百萬零一夜 Slumdog Millionaire。雖然現代科技已使洗衣工作變成工業,但在貧富懸殊的孟買,手工洗衣以價廉服務吸引小型企業,仍有立足之地。

孟買旅遊照片已上載。請看看我上面描述的景象。

Jan 19, 2012

Mona Lisa and Mad Hatters Part Two

艾頓莊 Elton John寫過一首名曲,叫 Mona Lisa and Mad Hatters,講述紐約市的陰暗面:哈林不是美麗的詞語,紐約市不會有玫瑰樹。Mona Lisa指花街神女,而 Mad Hatters就是不顧一切搵錢的傻瓜。雖然此曲甚佳,但因意境太灰暗我不太喜歡。幾年後,Elton John再寫 Mona Lisa and Mad Hatters下集一曲,意境完全不同,是一幅紐約市風情畫。歌曲節奏明快,陽光十足,雖然並不十分流行,但我認為是上佳作品。



我將這首 Part Two放上網頁。第一首是原版,第二首是超低音 re-mix版。請點點聽聽。網頁新版面用 HTML5,如你不能處理可以降級至舊版。

我將歌詞翻譯為中文以作比較,但只是文本翻譯,未能入樂。

**********
我常以為這個紐約市,
是由天堂貶下來。
太天真的人在此為失敗者打拚。
當下雪的時侯,中央公園就像一張聖誕咭。
要看穿那些從中抽水的人,
瘋狂的行為使這個城市陷入困境。

聽見打籃球的聲音,從那鐵絲網後面傳過來。
被困在城內的人,以自衛的理由作答辯。
快快回首一看,每一藝術作品都觸動靈魂的一角。
只需要集中看著筆觸,
和舞者手中的花球。

哈林區仍然覺得不錯,
但蒙娜麗莎已垂垂老矣。
站在自由女神影子下,
走過西城區,再穿過小義大利。
我正在找尋那個城市,
它奪去了我的童真。

I used to think that New York City
Fell from grace with God
And innocence abroad
Waged a war for the underdog
When the snow falls
And Central Park looks like a Christmas card
I just looked beyond the bagman
And the madness that makes this city hard

I heard a basketball
Somewhere out beyond a chain link fence
Inner city prisoners
Argue for the right of self-defense
But there's a fast break
And every work of art wakes something in the soul
Just focus on the brush strokes
And the bouquets that the dancers hold

Spanish Harlem still sounds good to me
Yeah Mona Lisa's getting older
Standing in the shadow of Miss Liberty
While I walk along the west side
Down through Little Italy
Searching for the city that
That took away the kid in me

Jan 15, 2012

墨西哥相簿

網頁相簿重組現已處理到2008年,有一系列墨西哥和古巴的旅遊照片。到2008年寫的網誌就可連上。

墨西哥 的古文化令人驚訝,更令歐洲人摸不著頭腦,主因是古文字難解;其次是西班牙人登陸美洲帶來傳教士及基督教霸權,將所有古文化記錄毀滅。墨西哥的奇琴伊察Chichen Itza已被選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我到訪 古巴 時卡斯特羅因健康理由辭職,到今日仍健在。這位老人家身體真強壯。



Jan 1, 2012

英倫三島

聖誕新年未有出外旅遊,在家找回2008年英倫三島遊的相簿重新再做一次,將相片修正又做了幻燈片可使看起來較方便。當年選擇郵輪從海路遊覽,主要是因為一些景點沒有陸路團抵達。比較特別的地點有蘇格蘭北部外海的柯克尼群島 Orkney Islands,有史前人類遺跡。又去了位於英倫海峽的海峽群島Channel Islands;它因為政治問題變了三不管地。請你到我以前寫的旅遊網誌,就可即時連上新相簿。

1. 海峽群島 Channel Islands
2. 都柏林 Dublin
3. 貝爾法斯特的郊野 Belfast countryside
4. 柯克尼群島 Orkney Islands
5. 蘇格蘭 Scotland

都柏林的聖柏德列教堂 St Patrick Cathedral,內藏一幅破門,叫和解之門Door of reconciliation。相傳在15世紀有兩個家族交惡互相攻擊;一族守在教堂內,另一族在外。後來外面一族想談和,但教堂內的人猜疑有詐不肯開門。最後外面的領袖用斧頭將教堂的門劈開一個洞,將手伸入以表示誠意,終於可以成功和解。此門現為古董,以紀念要打破教堂禁忌才可和解。



離開英倫三島,路經巴黎時去探訪名畫家莫內的故居 The house of Claude Monet,他在此取景畫了不少名畫,現場可以印證實景,他的花園亦是著名景點,亦請你看看新相簿


Follo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