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8, 2011

Angkor 吳哥皇朝

angkor

上一次去暹粒是在2000年。今年再去,已修復的景點多了,可以看多幾個;天氣較好,照片拍得較多,收獲可算是滿意。暹粒是古代高棉吳哥皇朝的中心。這個千多年前興盛的皇朝已在十五世紀毀滅,遺跡被熱帶叢林淹沒了幾百年,直至近代法國殖民地時期才被重新發現。好好的一個皇朝為何會忽然消失呢?考古學家有很多推論:有說戰爭、瘟疫、地震等。現時為學界接受的理論是氣侯變化引致當地連年大旱,人民往南面逃生而使皇城被棄置。

幾百年下來,所有用植物建造的民居已不能保存,餘下的只有石頭堆砌的建築物:有吳哥城圍牆和城門、吳哥寺 (又叫吳哥窟)、皇家火葬場比粒塔、和各個廟宇塔普倫寺、女王廟、巴戎寺等。相片已上載至網頁相簿



Dec 4, 2011

柬埔寨水浸 Flooding in Cambodia

flooding

上個月去柬埔寨,朋友們都在問,東南亞不是水災嚴重嗎?曼谷已進入緊急狀態。 我在新聞只聽過其他國家有少量水浸報告,而旅遊人士經過短暫的恐慌後,都轉到泰國周邊其他國家,柬埔寨之行終可成行。

去到柬埔寨,發覺真有水災,但在十一月已漸退。 柬埔寨歷來水患比泰國嚴重,人民習慣和水浸共處,已適應又懂得利用水浸週期,不會像曼谷大城市般脆弱和不堪一擊。 今次旅行的目的是看吳哥,路經金邊和洞里薩湖。 金邊位於湄公河、巴薩河和洞里薩河交界,可想而知有水災危險。市區有河岸堤壩,河邊一般居民住在高腳簡陋棚屋或浮屋,將水浸影響減到最低。

洞里薩湖得天獨厚,水的週期非常明顯,每年都定時變化。 冬天旱季時湖面面積有2700平方公里,但雨季會增大至16000平方公里,擴大了六倍,湖邊居民所受的影響非常大。 水位大差別的原因是地勢主導洞里薩河的流向,雨季將湄公河的大水導向洞里薩湖,而旱季河水轉向由湖流出。 居民住在湖邊,要不斷跟著水位遷居,所以住的都是可移動又可浮在水面的房屋。

往吳哥的道路亦一度水浸,幸好及時退卻,但水漬尚在。我在金邊和洞里薩湖都拍下照片,請你看看柬埔寨如何應對水浸。
 

Nov 29, 2011

Handel's Italian duets 韓德爾的意大利二重唱


剛在十月聽過女高音曹秀美,下個月聖誕音樂會要聽香兒,不如在中間聽聽韓德爾的意大利二重唱。

韓德爾是十八世紀的音樂家,出生於德國,發達於英國。英國在其時沒有著名音樂家,韓德爾歸化英國,就被當是國寶。韓德爾早年由德國往意大利時只是初出道的音樂家,作品不多。但他的天才在意大利爆發;他遇上一些著名音樂家,得益不少。但他為什麼一口氣寫了二十多首二重唱呢?原來當時沒有唱片,又沒有Karaoke,富有人家要娛樂,其中一個選擇是請人度身訂做歌曲,男女二重唱當然亦是取悅女朋友好方法。韓德爾將流行詩歌寫成二重唱,銷路應相當不俗。這些富家子弟音樂造詣甚好,對音樂要求很高,旋律要動聽,技巧要有相當的難度;在此韓德爾可以交足功課。他自己對這系列作品亦甚滿意,之後在英國寫的著名作品,亦有借用這套二重唱的音樂材料。我選了三段輕快的請你聽聽

1. Tanti strali al sen mi scoochi
2. A mirarvi io son intento
3. Fronda leggiera e mobile

Nov 25, 2011

十字軍的堡壘 Castles of the Crusaders

crusader

愛琴海一帶受三個重要古文化影響,第一是三千年前古希臘文化,第二是二千年前古羅馬文化,包括東羅馬帝國時期,第三是八百多年前的奧圖曼文化。 但之間有短短二百年的十字軍事件插曲,他們遺留下來的古蹟全是堡壘和軍事設施。

十字軍在聖地敗走,退到小亞細亞一帶建立據點頑抗,之後退至塞浦路斯,最後在馬耳他再守了二百幾年才被拿破崙驅散。我在土耳其西南部海岸參觀的幾個地點都有十字軍時期的堡壘:在博德魯姆 Bodrum有聖約翰武士團建的聖彼得堡壘、在馬爾馬里斯 Marmaris亦有堡壘,而羅得島 Rhodes更是十字軍重要根據地,有古城和龐大古建築群。羅得島現時屬於希臘,但距離土耳其海岸只是咫尺之遙。請你看看這幾個地點的堡壘相片集

讀到十字軍歷史的殺戮搶掠文化令人心酸。他們的行為干犯第五誡第七誡,卻是由羅馬教廷以上帝之名指使和教唆。殘酷的戰役除了攻打伊斯蘭教徒,更有攻打君士但丁堡、俄羅斯和波羅的海的基督徒。這個事件歷一千年尚未有定論,使人聯想到六四事件:官方有一套冠冕堂皇的說法,但民間和受害人卻不能接受,不斷要求平反。在云云辯論之中,十字軍事件不斷被搬出來作反面例證。不知何年教廷才會醒覺認錯。

Nov 23, 2011

伊斯坦堡東羅馬帝國時期地下蓄水池

cistern

朋友們去伊斯坦堡旅遊,總會去看看地下宮殿。其實地下宮殿是一個騙局,除了撒旦先生外所有國王都不需要將宮殿建在地底。地下宮殿其實是地下蓄水池,宏偉的石柱是用來支撐蓄水池的頂部。伊斯坦堡面海而不背山,缺乏水源,需要蓄水池收集雨水;而城內土地珍貴,蓄水池建在地底上面還可以蓋房屋。遊客常去參觀市中心一個最大最著名的蓄水池,但原來伊斯坦堡有十多個地下蓄水池,自東羅馬帝國時期已存在。我去到一間售賣紀念品的店舖,其地牢竟然就是一個古代蓄水池。老板將蓄水池裝飾加上迷幻燈光,開放給顧客參觀以作招徠。

請看看一段短短兩分半鐘的蓄水池短片。我曾考慮是否應該用古羅馬式音樂或是土耳其音樂作為配樂;最後還是用了原來拍片時的收音,因為它是New Age音樂,比較適合其燈光設計效果和地底的神秘感。

Nov 15, 2011

Baltic countries 波羅的海小國

baltic
(Trakai Island Castle, Lithuania 14th century)

同事們去波羅的海小國,收獲豐富,十分興奮。我曾在2004年到那處一遊,感覺仍很深刻,於是將相簿重做一次,將相片修正改良,再做成幻燈片式播放,現已放上網站代替了舊相簿,請你看看

波羅的海海邊三個小國是愛沙尼亞Estonia,拉脫維亞Latvia和立陶宛Lithuania,它們的命運和所受的苦難都大致相同。小小的國家在列強之中,可想而知是經常被侵佔。在歷史上它們附近如有帝國強盛起來就有苦難來臨;曾佔據它們的有丹麥、瑞典、波蘭、德國、俄羅斯和蘇聯。在這幾個小國旅遊都會參觀大公府第,但不是皇宮。導遊解釋這幾個雖然是獨立國家,但統治者是大公;在神聖羅馬帝國組織下,只有那些有勢力至被教皇承認的才是國王,所以這些國家沒有國王或皇宮。

除了政治,它們在宗教上亦經歷苦難。很多個世紀前東正教已由東歐、俄羅斯、烏克蘭一帶傳入,但天主教在西歐興起,對波羅的海國家有很大壓力。終於在十四世紀,立陶宛受到波蘭帶頭的政治經濟影響,又不能抵禦條頓騎士團的攻擊,大公向教廷投降,和立陶宛貴族一起歸依天主教,就可聯同波蘭對抗條頓。在羅馬教廷來說這是重大勝利,史上稱為立陶宛領洗事件Baptism of Lithuania。信了耶穌幾百年,要再度領洗,之前的祟拜不知是否計數。雖然統治者轉了教,但民間信仰並不一致。到今天波羅的海三國有不少居民仍是信奉東正教,亦不時有糾紛。反而在蘇聯統治期間兩教教徒平等了,不過是一同受苦。

Nov 14, 2011

Acropolis of Athens 雅典衛城

athens

希臘首都雅典在愛琴海西岸,是愛琴海最著名的歷史名城。它是現時受罷工影響最嚴重的地方,以現在政治經濟情況看來,局勢在短期內都不會改善。雖然有報告指市內公共交通和各種服務都會不時因罷工而受阻,但由旅行社安排行程就都可以避過。

大半天的行程,我選擇只去衛城 Acropolis,看看小山上的古董帕特農神殿 Parthenon建築群。這個景點我十八年前去過,之後不斷在電影電視相片集看到,現場已沒有驚喜,覺得有點陳腔濫調;不過景色不錯,請看看衛城的相簿

Nov 10, 2011

米克諾斯島 Mykonos

mykonos

米克諾斯島 Mykonos亦是在愛琴海中央,和 Santorini在旅遊路線上是姐妹島。但這兩個島的風光截然不同;Santorini是物外的美,而 Mykonos是人間的美。Santorini在幾百尺高的天堂上,而 Mykonos貼近海平面,遇海嘯必死,地球暖化海面上升它亦會是第一個被毀滅的地方。

這個小島希臘民間氣息非常濃厚,藍白屋和小巷,港口面對愛琴海,可以緩步慢慢感受。除了很希臘之外,還有兩個欣賞重點。第一是極多小教堂,差不多每一個路口都有,各有特色。它們清一色是東正教教堂,不似香港有大量基督教教派在搶客。我奇怪教堂不是信眾聚集的地方嗎?為何幾戶人家就有一間。希臘人的解釋是宗教在希臘是生活一部份,教堂的角色等於咖啡店和酒吧,大家在空閒時都在此閒聊,不是拜神;做禮拜亦很隨和,遲到早退,隨意出入食口煙,多數只是唱唱歌,不會有人聽講道。但希臘人對教會感情深厚,所有政府想減低教會利益和權力的議案都被否決。

另一個世界知名的 Mykonos景點是它的風車,現只剩下幾個,而且不能使用;但看起來仍覺得氣勢十足。請你看看 Mykonos相簿,先是小鎮風情,然後是無數小教堂,最後才是風車。

Nov 6, 2011

聖托里尼 Santorini

full view

我去愛琴海最主要的目的是看聖托里尼 Santorini,它是數個島嶼,位置差不多在愛琴海正中央。

整個聖托里尼是一個活火山,正式名稱是鍚拉 Thera,於約一百萬年前起經歷了十二次猛烈的爆發。最重要的一次是在後青銅期,距今有三千五百多年。當時整個火山是一個大島,在島西部有一個弧形的海灣,是以前爆發的火山口。這次爆發點在島中央的高地,整個山頂陷入海中,而北部炸開了一個缺口,大島分為兩個,大的是 Thira,小的是 Thirasia;中央的海底有新火山在形成,不斷長大,現時已高出水面很多,成為一個新島嶼,叫 Nea Kameni。這個新火山非常不穩定,下一次大爆發正在醞釀。以上所說不是神話傳說,而是地質科學考察的結論。

sat view

錫拉事件重要之處是它在西方歷史的地位。這次爆發是歐洲文明的分水嶺,它將以前的文明完全抹去,之後愛琴海一帶才開始有最早期的希臘文明。在後青銅期,米諾斯文明 Minoan civilization已在愛琴海一帶發展,主要聚居地有錫拉和克里特島Crete。錫拉火山爆發將這個文明全部毀滅,現時歐洲文化只能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古希臘。尚有一學說指出錫拉就是柏拉圖所寫的亞特蘭提斯Atlantis,除了日期不準確之外,錫拉和柏拉圖的描述一樣:這個文明古國位於一個大島,因天災整個島嶼和城市都沈下海底。

考古學將古文明被錫拉毀滅的時間鑑定於約公元前1500年。這個年期和摩西在世的時間吻合,所以有很多地質學氣候學生態學等等的科學家都將錫拉事件和出埃及記,特別是摩西十災,聯繫起來。聖托里尼在火山灰層下埋有城市遺跡,但沒有人體骸骨。推論是錫拉大爆發前曾有數個月的地震和火山灰噴發,警告居民早早撤離火山島。但長時間的大量火山灰會影響周邊地區,摩西十災就顯現出火山灰污染環境和水源的作用。第一災水變血就是河水被大量火山灰污染;第七災冰雹災和第九災黑暗之災可以是火山灰雲層帶來的天氣變化。第二災蛙災、第三災虱災、第四災蠅災、第八災蝗災都可能是水量和溫度變化激發的生態突變;第五災畜疫災和第六災瘡災就是對動物和人類的影響。在這些惡劣環境下,人命傷亡應該很嚴重,尤其是小童,古籍的寫法就是第十災滅頭生子之災。最後一擊是錫拉終於大爆發,產生的海嘯將克里特島的城市全部摧毀;海嘯會到達紅海出口,效果是先水退露出陸地,再有巨浪淹沒內陸;有人會被沖走,可以當是埃及的追兵。歷史學家於是推論古人盜用火山爆發的現象來描寫出埃及記的故事。

santorini

今日的聖托里尼十分美麗。但二次大戰後,因為地震引致村落損毀,而政府亦無力重建,這個島嶼荒廢了很久。直到近數十年,旅遊事業才使它復興,所以島上一切活動和建設都和旅遊業有關。請你看看相簿,首先是火山,然後是火山口內環岸邊,再沿山路到山頂,上有兩個崖邊小鎮,Fira和Oia。

Nov 1, 2011

Everyday Turkey 土耳其日常生活

turkey

去愛琴海旅遊,進出口都是伊斯坦堡,而愛琴海東面大都是土耳其地方。我在2009年去過土耳其,文化遺產都看過了,所以今次刻意避開了旅遊重點,看看土耳其日常生活。

在伊斯坦堡,去了市中心的塔克西姆廣場 Taksim Square和其購物大道獨立大街 Istiklal Street。這裡是著名示威區,很多暴力事件都曾在此發生,所以廣場一帶有武警全天侯駐守,還有設備精良水炮防暴車。不過當天平安無事,土耳其人都在悠閒逛街。

到了古薩達斯,人人都去以弗所古城,我選擇去了兩個小鎮 Sirince和 Tire,看看當地市集。在土耳其西南部海岸,有 Bodrum和 Marmaris,是渡假勝地,觀感和希臘小鎮一樣。畢竟幾千年來希臘和土耳其是同一地區。照片已上載至網頁

Oct 23, 2011

Sumi Jo

Sumi Jo

曹秀美Sumi Jo是世界天后級女高音,擅長唱花腔。女高音美聲唱法不易欣賞,主因是和流行曲女聲唱法有很大分別。威力如何,聽過就知道。我選了四首歌曲上載試聽,首先幾首不是花腔,然後才是戲肉。

1. Walking in the air。是雪人Snowman兒童音樂劇主題曲。
2. Send in the clowns。音樂劇A little night music主題曲。
3. Amazing grace。她藝高人膽大,清唱Amazing grace,充分表現深厚唱功根底。
4. Let the bright seraphim。如果你已熱身足夠,請聽這一首Handel神劇Samson的選曲。這首爆棚樂曲充分表現花腔女高音的技巧,音域很闊,尤其是高音部份,更有快速的琵音和裝飾音,難度很高。

Sep 29, 2011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無價之寶,作於北宋,以汴京為題材。它的價值不在於年代久遠,亦不在於古老的畫法,而是它是少有的可信記錄,可以讓現代的人清楚知道一千年前中國平民的服飾和生活細節。清明上河圖在世博更上一層樓,因為出了一個動畫版,後來在香港更有一個A貨動畫版,使到全港婦孺大眾都發狂。其實濕地公園亦有清明上河圖放大版看,所以我極力抗拒看動畫版。

今個月去汴京,即現在的開封,就怎樣都躲不過了。清明上河圖是鎮城之寶,更是旅遊象徵。首先,所有商店都有翻版清明上河圖出售,還有大中小碼可供選擇。到處都可看見清明上河圖展出;在公園看到石雕版,整幅圖畫刻在石壁上;在博物館還看到3D版,是立體清明上河圖的模型。最誇張是清明上河圖竟然有現實真人版,是清明上河園;園內一切建築和畫中一樣,所有居民,即演員和工作人員,都是穿著宋代服飾和在做宋代畫中的事。置身園中,好像回到北宋,做了畫中一份子。

在園中搞了一整天,由早到晚。我將過程做了一個3分50秒的錄影片段,請你看看清明上河圖的日與夜。

Sep 23, 2011

塔林


pagoda

和尚有宗教信仰,心境平靜,長命百歲。
日日食齋,飲食健康,再加一百。
打埋功夫,強身健體,應該長生不老。
他就是一個在少林寺打功夫又食齋的和尚。
去到少林寺,參觀塔林,是少林寺墳場,發覺無數和尚已死,永生之說原來是一個騙局。
另一藉口是他們輪迴了另一生命,或是道行高超以至可以直接升級到極樂世界,不過從未有人回來證實。
塔林原來是最真實的證據;和尚活了一生,只剩下一個塔,還要是無名塔。很多人連塔都不需要。
請看塔林十四照片

Sep 22, 2011

河南雲台山

Yuntaishan

雲台山這個旅遊點在開發中,海外和香港遊客不多,但國內遊客絡繹不絕。整個山區規模很大,我看半天只能看到一少部份,卻是最精彩和最困難的部份。主要是看紅石峽,這個峽谷雨後濕了水的石頭會變成紅色。

到場一看,嚇了一跳。峽谷地勢險要,似是大地上一條長裂縫,延綿幾里路。裂縫只有幾十尺闊,但有幾百尺深。旅遊路線首先要下行至谷底,沿著峽谷棧道遊一兩公里,再由谷底攀回地面。雨後岩石濕滑,幸好輔助設備完善,總算有驚無險。但峽谷景色秀麗,是拍照好地方,辛苦一點都值得。相片已上載至網頁相簿

Sep 19, 2011

龍門石窟 Longmen Grottoes

longmen

中國三大石窟:敦煌莫高、大同雲崗、洛陽龍門,我只去過前兩個。今個月忽然有機會去河南,就不可放過機會去看龍門。當日有雨,以為拍照不理想,事實是非常狼狽,要擋雨又要保護相機。但結果效果卻不太差,因有雨所以霧氣散去,而石雕因為濕了水而有油光,不過石頭顏色略為單調,只靠形象取勝。相片已上載至網頁相簿

石窟雖然有歷史和藝術價值,但一排排的石洞似是骨灰龕,間中還有佛堂在其中。其實石窟意義遠比宗教迷信偶像崇拜來得複雜。當一個宗教變成國教,宗教時尚就成為身份象徵和權力表現。所有人都想有自己的石窟,只看大小和規模,就已反映了其主人的社會地位和階級分別。這排石窟不適宜兒童觀看,因為面目猙獰,又殘缺不全,看完可能會發惡夢。看過相簿,請你看下面三分鐘錄影片段,偶像大特寫更恐怖。

Sep 13, 2011

Duo for Violin and Guitar 小提琴結他二重奏

duo

我以前介紹過 Paganini的結他奏鳴曲,是非常好聽的結他古典音樂。Paganini在巡迴各地演出時,喜歡用結他伴奏,所以亦有不少小提琴結他二重奏作品。我找到一張代表作唱片,是由兩位大師合作:小提琴大師 Itzhak Perlman和結他大師 John Williams。因為 Paganini小提琴的威力,他的音樂有一個特色,就是伴奏部份都是以襯托小提琴為主。這幾首二重奏是少有的將結他角色提升到同等地位。我選了兩首放在 Radio Blog,都是很古典的作品。

1. Son Concertata in A, 1st Movement, Allegro Spiritoso 
    A大調音樂會奏鳴曲,第一樂章:神氣的快板
2. 2nd Movemenrt, Adagio Assai Expressivo
    第二樂章:表情豐富的慢板
3. 3rd Movement, Rondeau
    第三樂章:迴旋曲
4. Cantibile for Violin and Guitar
    小提琴和結他的如歌樂曲

Itzhak Perlman 10月23日在文化中心有音樂會,但一早已是全場爆滿。

Sep 4, 2011

Perugia 佩魯賈

perugia

佩魯賈Perugia是離開意大利前最後一站,卻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因為這個較自由的城市的人民承受的苦難很多。佩魯賈又是一個山城;你可能認為這一個地區都是山,但沿途下來平原很多,而城市應建在容易耕種又靠近河流的地點。歷史的解釋是幾百年前意大利地區近似戰國時代,各地的富有家族和主教各自劃地為王,亙相攻伐,城鎮建設要以防守為主題,所以寧願浪費資源將市民集中在山上。這個現象在亞西西亦見到;聖方濟各墓要幾番遷移,最後藏在地底,就是要防範佩魯賈的威脅。這個山城沒有很多近代的發展,仍然保留古色古香的味道。照片已上載至相簿

該地較觸目的古蹟是保連拿堡壘Rocco Paolina,下面是一個地下城。佩魯賈的統治權幾番易手,到15世紀末由商人自治。16世紀初,教宗要對佩魯賈徵收鹽稅,佩魯賈人起來反抗,是為1540年的鹽稅戰爭 Salt War of 1540。其結局是佩魯賈六四事件:1540年6月4日,佩魯賈投降,教宗軍隊入城。為要懲罰佩魯賈,邪惡的教宗保羅三世下令興建Rocco Paolina。該堡壘的石材和地基都是取自佩魯賈城區,目的是要將佩魯賈城壓在堡壘之下,原居民從此要住在地底,不見陽光;整個城鎮就此變成一個大監獄。Rocco Paolina現時只剩下小部份,但餘下的地下城仍保存良好,當地政府將其打通用作行人上下山的通道。請你到我的相簿看看地下城的樣貌,我在白天經過都覺得有點陰森恐怖。

Sep 2, 2011

Parma 帕爾瑪

parma

我很熟識帕爾瑪這個名字,著名的帕爾瑪火腿非常美味,而帕爾瑪足球隊成績亦不錯。原來帕爾馬在中古時代是很有勢力的城邦,曾是神聖羅馬帝國一份子,由當地主教統治。當帝國和教宗對立然後開戰時,帕爾瑪是站在帝國一方。這引致在12世紀初,帕爾瑪出了兩代對立教宗Antipopes:Honorius II和Clement III,是由各城邦主教自行選出的教宗,和羅馬的教宗分庭抗禮。現時帕爾瑪古城區仍有不少古蹟,步行一遍得益不少。

帕爾瑪大教堂氣勢甚佳,內有一幅聖母升天圖,表現手法很創新,請你到我的帕爾瑪相簿找找,試看聖母升天到一半的腳。聖母升天Assumption of Mary在聖經內並沒有記載,一些教會解釋只是想當然的說聖母會升天,這可算是教會自行製造的教條以欺騙信徒,所以有很多基督教教派反對這一個說法。

Aug 31, 2011

Assisi 亞西西

assisi

亞西西是天主教聖地。這一個小小的山城有超乎比例數目的教堂,又出產了超乎比例數目的聖人。雖然地方小小,但因為都是上下山的道路,所以要走一遍都算吃力。山城的風景照片已上載至相簿

該處的主要聖人是聖方濟各,最重要的教堂是聖方濟各大教堂,該教堂還要是梵蒂岡屬土。聖方濟各創立的方濟會,是天主教的一個重要派流。我覺得這裡宗教氣氛濃厚,遊人都有一點朝聖的心態,比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的遊客群專心得多。聖方濟各大教堂可看的地方很多,有上下教堂,地下室和聖方濟各墓;牆上的濕泥壁畫很有歷史價值。該地於1997年經歷一次地震,聖方濟各大教堂部份屋頂崩塌,一些壁畫損毀,還壓死了兩個方濟會教士。

天主教堂怎可以沒有聖母。聖方濟各大教堂有一幅著名的畫像,叫做日落聖母Madonna dei Tramonti,人人都要尋找看看。我問導遊是什麼神蹟,原來該畫像位於下教堂一角,每天日落從窗戶射入的最後一道陽光就落在這畫上。我覺得有點惡搞。

madonna
(Madonna dei Tramonti)

Aug 29, 2011

Bandari

Bandari是一隊新派樂隊,主要演奏新紀元New Age環境音樂Ambient Music。她擅長將民謠改編,以新穎手法再加入環境音響效果,聽來很舒服,可以催眠。我找到其一張唱片,收錄了改編自英格蘭蘇格蘭古老民歌的音樂,很多竟然是我在中學時學過的歌曲,所以印象很深刻。選了下面三首放在Radio Blog.
Bandari
1. Believe me if all those endearing young charm
2. Oh Danny boy
3. One day in Spring

回心一想,為何我會對英格蘭蘇格蘭民謠印象深刻。原來多年來學校的音樂課程和課外活動都是接觸這些歌曲。雖然香港是中國人社會,但百多年來卻是英國殖民地,教會學校亦傳來外國文化,不經不覺在求學時期已被殖民地洗腦工程侵蝕,現時要擺脫十分困難,要費很大功夫。

Aug 28, 2011

布隆拿的琴女



在布隆拿古城區廣場,見到這一位美少女小提琴手在街頭賣藝。她玩一支電小提琴,技巧不錯,音準節奏都很有水準,比一般街頭演奏者,甚至一些樂團職業樂手還要好。可能下次見到她已是在舞臺上。即時拍下片段,將來可能價值不菲。請你看看影片。

Aug 25, 2011

Bologna 布隆拿

bologna.jpg (500×281)

布隆拿Bologna,有人叫博洛尼亞,是意大利一個中古重鎮,但在今日意大利不甚著名。大家可能知道有這一隊甲組足球隊,比賽成績並不太好;但更多人知道的是它聞名世界的肉醬汁Bolognese,一碟意大利肉醬意粉Spaghetti alla Bolognese連茶餐廳都有供應。市容古色古香,從容的走一走都算很舒適。

幾百年前這城市十分興盛,財富積聚了不少。錢財不知如何使用,富人又自大要比拼;當時流行在家中興建高塔,於是大家爭相興建,鬥大鬥高,結果全城都是高塔。時代久遠,又因戰事破壞,現時城內只剩下兩座高塔。我登上其中一座,在其中看到一幅舊圖,描述但丁時代,即約十四世紀,布隆拿的景象。只見全城都是高塔,有二百多座。該圖的照片已放入相簿,請你看看。

Aug 20, 2011

Torino 都靈

Torino
我印象中的都靈Torino(Turin)是一個工業城市,因為快意Fiat汽車的總部就在這處。但到這城市旅遊,看的不是工廠,而是古蹟。一天的時間,只能看看歷史古城區,有皇宮和古堡。原來都靈歷史不淺,曾是Savoy家族的根據地;在十九世紀,更是意大利藝術家哲學家聚集的地方。我去到聖卡羅廣場Piazza San Carlo,找到聖卡羅咖啡館Caffe San Carlo;它是一間保存原貌的古董咖啡館,幾百年前已是著名的知識份子聚腳點。

都靈亦為人所知的是裹屍布教堂Cappella della Sacra Sindone,內藏一塊自稱曾經包裹耶穌屍體的白布,但教堂規模很小。裹屍布是唯一曾接觸過耶穌身體的物件,但教廷竟然不重視,收到這禮物就退回讓都靈自己建教堂擺放,其中應有疑問。裹屍布其實是基督教醜聞,十四世紀才首次出現,經多次檢查都認為是後世偽造,但教廷態度曖昧,只任由不問根由的信徒繼續崇拜。在教堂內其實見不到裹屍布,只有照片。我的相簿已上載,包括裹屍布照片,請你看看。

Aug 15, 2011

Cinque Terre 五鄉鎮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photo/cinque_terre/cinqueterre.jpg

意大利五鄉鎮Cinque Terre現在身價不凡,因為已成為國家公園 Parco Nazionale delle Cinque Terre,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它其實是意大利西北部沿著Ligurian Sea海岸的五個小漁村,包括蒙泰羅索 Monterosso al Mare,韋爾納扎 Vernazza,科爾尼利亞 Corniglia,馬納羅拉 Manarola 和里奧馬焦雷Riomaggiore。五個鎮有小路相通,如要步行遊覽就需要很多天。但各鎮有鐵路連接,距離只是十多分鐘車程。鄉鎮小小,鐵路已佔地不少,但鐵路卻是生命線,一張套票可以整天任坐。我用一天時間,遊覽了其中四個小鎮,照片已上載至網頁相簿

最大的小鎮是Monterosso al Mare,有一個較大的沙灘,是該區最受歡迎的海浴場。其他的漁港非常細小,你可以想像香港南區淺水灣最美麗,但人多至插針不下,所以連帶中灣南灣都有遊人;這些小鎮也是因此得益。它們依山建造,多是只有一條上下山的大道,行走十分吃力。為吸引遊客,當地政府在Manarola和Riomaggiore之間修建了一條短短的沿海行人道,名為情人路Via Dell'Amour,要收費的。五鄉鎮沒有歷史古蹟,自然風景只是一般,最可看的是簡樸的漁村小屋,但都已開始被遊客污染。最理想是和情人來避世渡假, 因為情人眼裡不用看其他景物。

Aug 9, 2011

Borgo San Fedele 聖費德利莊園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photo/san_fedele/san_fedele.jpg

在意大利旅途中,有一天到訪聖費德利莊園 Borgo San Fedele,並停留一晚。San Fedele 位於釀酒區 Chianti (愉景灣譯為尚堤),有其歷史背景,現改裝為莊園式酒店。房間數目很少,一個旅行團可以用到整間酒店。在莊園一天的節目很豐富,包括試酒、試橄欖油、試芝士、風味燒烤、音樂助慶,還可參觀周圍環境、葡萄園、菜園和花園。這些全都是事前安排好,務求令遊客滿意。

San Fedele 原本是一座羅馬式教堂和隔鄰的鄉間房屋,在十三世紀已有記載。現時的主建築教堂是在十六世紀興建,再加上相連的神父和職員居所,和私人種植園。它以前曾經歷過數次戰役,所以亦有一些防禦工事。經修復後,主堂已變成酒店大廳,氣勢非常好;而副堂就是餐廳,十分寬敞。坐在主堂沙發飲紅酒 (不是聖血),空間寬闊,上望教堂圓頂,有非一般的宗教感覺:信徒不會有這種待遇,是要超乎信徒的神父,或是遊客才有,不過在此祈禱就不合時宜。相簿已上載,請你看看是否所言屬實。

這是一個可行的保護古蹟的方法,尤其是對一些小規模不能吸引大量遊客的古蹟。雖然已引入商業原素,但起碼古蹟外貌還很完整。遊客可以欣賞古蹟,又可享受有水準的酒店服務,而營運收益亦足夠維持古蹟維修。香港想借鏡,但似乎阻力重重。

Aug 8, 2011

Bagnoregio 白露里治奧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photo/bagnoregio/bagnoregio.jpg
白露里治奧 Bagnoregio 是意大利一個細小的城鎮。幾個世紀之前,其市中心在鄰近的古城 Civita di Bagnoregio。因土地被自然侵蝕,古城週邊崩塌使進出困難,市區漸移去現時的白露里治奧。後來唯一連接古城的橋都不保,居民都要遷走,古城就變成一個死城。

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因為古城獨特的情況,又因宮崎駿的天空之城卡通片效應,古城吸引了不少遊客,使白露里治奧都熱鬧起來,經濟得益不少。為此,當地政府修建了新橋,遊客現時可以步行上山。但古城仍然是一片死寂,房屋破爛,只有很少居民,城內只有數間招呼遊客的商店和餐廳。

廢墟式的景致有虛假的歷史感覺。雖然其實沒有珍貴歷史,但都是一個值得遊覽的景點。我還買了兩張照片,一張是古城為死城時的歷史舊照片,另一張是名家所拍古城的神秘形象,都已放入網頁相簿

Aug 5, 2011

奧維渥特 Orvieto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photo/orvieto/orvieto.jpg

奧維渥特 Orvieto 是一個小小的山城,距離羅馬只需兩小時車程。這個小地方卻有豐富的歷史,由古至今有二三千年。這一區最古老的文明是伊特魯利亞人 Etruscan,其最繁盛的時期是公元前700年,比希臘和羅馬文明還要早。在奧維渥特有伊特魯利亞人地下洞窟的遺跡。

這裡還有奧維渥特大教堂,正面牆壁的裝飾很宏偉。很特別的一點是教堂牆壁用黑色和白色大理石交替建造,在意大利只有奧維渥特和錫耶納 Siena 有這種設計的教堂,原因是幾百年前盛行阿拉伯口味,教堂建築都受其影響。教堂的重點是內藏一塊聖血布,這些騙局故事留給迷信宗教的人去探究。

在小城漫步很舒適,但不覺之間已筋疲力盡。再一提的是我多帶了一個廣角鏡,所以有些照片可以拍到寬闊全景,請看看相簿

Aug 1, 2011

Jeff Beck

Jeff Beck是老牌英國結他手,玩樂與怒音樂。除了夠勁,他還經常用結他做實驗,開拓電子音響新領域。他有一手絕技,用結他奏出柔軟的人聲。我選了他的三首很似人聲的古老金曲,就像歌唱和結他fusion.

1. 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這金曲是Judy Garland於1939年在綠野仙蹤電影唱出的主題曲,至今仍然受歡迎,已超過七十年了。

2. Nessun Dorma. 你可能聽過男高音Pavarotti唱這首意大利名曲。由結他奏出又是另一番味道。

3, Corpus Christi Carol. 中古時代的英國民謠。有人譯為聖體頌,因提及Corpus Christi,但不貼切。歌詞和宗教無關,只是嬉戲童謠。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video/jeffbeck.jpg

Jun 14, 2011

哈美恩 Hameln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photo/hameln/hameln.jpg

哈美恩 Hameln 是德國一個很小的鄉鎮,人口不多,地方不大,商店只在一條街。可觀的地方就是因為它很清靜,整齊清潔,房屋古老,有古典風味,幾百年來都沒有改變。但在十三世紀時情況不一樣,當地老鼠為患,居民無法可施。大家可能讀過格林童話有關哈美恩彩衣魔笛手的故事,相傳是格林兄弟引述了在此發生的事,就是彩衣魔笛手用笛聲引領全鎮的老鼠到威悉河淹死,鼠患就此絕跡。遊覽哈美恩的照片現已上載至網頁相簿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video/piped_piper.jpg故事尚未完結。哈美恩居民之後食言,不肯付出已答應的除鼠患的報酬,彩衣魔笛手悻然而去。然後在1284年6月26日,他重臨哈美恩,吹起笛子,帶領了130個鎮上兒童,一去無蹤。這個事件被居民用古德文刻在一間古董房屋的高牆之上;市政府將刻文譯為三種文字,鑄在銅牌上然後釘在旁邊的街道上,供遊人參考。英文版銅牌的相片已收入相簿。

我對這個故事很有印象,因為見過教堂牆壁有此畫像,是傳道人吹著笛子帶領教徒。這個比喻有錯誤,須知魔笛手的故事裡的兒童下場悲慘。這亦令我想起為何傳道叫牧靈,傳道人叫牧師,但被牧的羊的結局全是被人宰殺食用。

哈美恩卻因為這個故事得益不少,很多遊客因此在這個小鎮停留。哈美恩市民卻很聰明,該鎮的旅遊主題不是彩衣魔笛手而是老鼠。小鎮街道四處都有鼠標引路,有老鼠雕塑和擺設,還有老鼠藥牌雞尾酒。我在哈美恩停留用午餐,吃的是紅燒老鼠尾。你如不相信,我已經將過程拍成影片,因為餐廳派出美女侍應,姊手姊腳做烹飪示範。請看看下面片段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photo/hameln/hameln_video.jpg

Jun 11, 2011

Rothenburg 露芙堡

德國的露芙堡 Rothenburg ob der Tauber,有人譯為洛登堡或羅滕堡。它是在德國旅遊路線浪漫之路Romantische Strasse的中段,人稱浪漫之路上的一顆珍珠,所以我覺得叫露芙堡氣氛較為貼切。這是一個中古時代的重鎮,所以城門城牆塔樓是重要設施。地方不太大,一天之內可以徒步環遊全城。照片已上載至網頁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photo/rothenburg/rothenburg.jpg

Jun 5, 2011

Zugspitz 楚格峰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photo/neuschwanstein/zugspitz.jpg

楚格峰是德國最高的山峰,高度是2962公尺,低於高山症的限度。這個地點的旅遊發展做得很理想。在2600公尺高的一個高原開闢了滑雪場,很受歡迎,滑雪人士比遊客更多,在山腳有登山火車直達滑雪場。最後300公尺由吊車連接,到達山峰最高點。我將過程做了一段影片,已上載至網頁相簿

山頂有一隻鷹被釘在十字架上,死狀恐怖,不知寓意是什麼。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photo/neuschwanstein/eagle1.jpg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photo/neuschwanstein/eagle2.jpg

May 22, 2011

德國的教堂

在德國很難擺脫教堂,德國是很使用基督教的地方。從第三世紀入侵西羅馬帝國後,基督教就被引入。十世紀的十字軍東征,德國人亦是主力之一,侵佔中東近二百年。歐洲列國在中世紀再成立神聖羅馬帝國,但這個不神聖又不羅馬的帝國其實是由德國主導;至1512年,乾脆改名叫德國的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 of German Nation。幾百年來基督教墮落,教會以斂財為主要目的,德國的馬丁路德起而抗之,成立路德會和天主教對立。現在德國的基督徒只佔人口約六成,只有一半是屬天主教。

旅遊看古蹟,幾百年來德國的主要建設都是教堂,在每一個市中心都有。基督教堂和天主教堂格式一樣,只是主教並非教宗任命,非本地教徒很容易入錯。我將各城市的教堂照片集合,上載至網頁相簿。不要問我那個是基督教那個是天主教,大約各佔一半,我只看到人類的藝術創造能力充份反映在建築上。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photo/german_churches/church.jpg

May 14, 2011

Jacques Loussier

一直未有機會看The King's Speech,但卻在德航機上看到。Colin Firth功力十足,影帝當之無愧;但影片卻乏善足陳,竟然是最佳電影。該片敘事張力不足,最戲劇性的使喬治六世為皇的愛德華八世遜位事件只是輕輕帶過;一直都醫不好口吃,但一朝醒來忽然做了皇帝就要公開演講,影片到此才有高潮。令我驚喜的是為此演講用的配樂是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第二樂章Allegretto,由Alexandre Desplat從新編排;他還找來當年皇家使用的古董米高風來錄音。更驚喜的是航機上還有該片原聲帶CD,再聽演講主題音樂,音響效果比飛機電影好很多倍。

這段Allegretto可塑性甚高,我找到Jacques Loussier以此為題的CD,做了一個主題與變奏。Loussier是爵士樂鋼琴殿堂級人馬,幾十年來將古典音樂當爵士樂演奏。這個是2003年作品,與The King's Speech沒有關係,只是兩個音樂家都對這段音樂情有獨鍾。我選了幾段來欣賞

1. Allegretto主題。鋼琴版本的演講主題,再進入爵士樂版本主題。
2. 第五變奏。先來分半鐘的鋼琴展技,然後將主題變奏。
3. 第七變奏。與貝多芬的月光曲相結合,究竟是聽月光曲還是聽Allegretto?這個慢板變奏將兩個旋律熔合。
4. 第三變奏。熱鬧的變奏,鋼琴和Bass都玩即興。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video/loussier.jpg

May 13, 2011

Konig Ludwig II's castles

從慕尼黑進入德國,一抵埗就不斷看見路域二世Konig Ludwig II的招牌,包括酒店、餐廳、啤酒牌子等,連香港都有一間路域德國餐廳在赤柱。這個皇帝政績不佳,最後被屈有精神病被迫下臺。但他在位期間不惜工本建造了好幾個城堡,包括著名的新天鵝堡,所以有別名天鵝皇,童話皇,和瘋狂皇。德國推廣旅遊,就擺他上檯將他的城堡搞一條旅遊線。我在德國參觀了和他有關的三個城堡。第一個是林德霍夫宮Schloss Linderhof;第二個是新天鵝堡Schloss Neuschwanstein,他死時還差少少才完成;第三個是高天鵝堡Schloss Hohenschwangau,是他年少時居住的地方。

照片已上載至網頁相簿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photo/neuschwanstein/neuschwanstein.jpg

Apr 8, 2011

Anne-Sophie Mutter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video/annesophiemutter.jpgAnne-Sophie Mutter,小提琴家,神童,13歲出道和卡拉揚演出就成名。那時是1977年。現時仍然是神,但已不是童,活躍於演奏界。香港有幸,請到她來港於5月1日在文化中心演出一場。不過不幸,我稍一不慎,已經全場滿座買不到票。

唯一補救,就是找來她的著名錄音回味一下。你如有興趣亦請聽聽

1. Carmen Fantasy, 1st movement - 卡門幻想曲,用卡門歌劇名曲主題變奏為一首艱深的小提琴曲。有人竟然問卡門歌劇和卡門幻想曲誰更著名?我覺得卡門幻想曲經常有人演奏,但歌劇現場演出機會相對較少。

2. Carmen Fantasy, 2nd movement - 第二樂章是卡門著名的 Habanera。

3. Zigeunenrweisen - 流浪者之歌。是一眾艱深小提琴曲中的較艱深的樂曲。未拉好此曲的小提琴家不能出來公開演奏。

4. Meditation - 冥想曲。這首名曲有很多版本,這個是超水準之作。但我覺得今次冥想的不是好事,因為意境有點哀傷,心境不夠平靜,感情在多處不經意地爆發。

Mar 25, 2011

下龍灣

上月再去越南下龍灣,是十年第二次。比起前一次,天氣仍然不好,入灣時是早上七時,天色尚暗,光線不足,還有微雨。可慰的是拍出來的照片有神秘感,表現出奇石的神秘的一面。照片現已上載至網頁相簿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photo/halong_bay/halongbay.jpg

Feb 28, 2011

韋瓦第大提琴協奏曲

韋瓦第是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在十八世紀前期革新了小提琴技巧和音樂風格。他有很多首著名小提琴音樂作品,節拍緊湊,技巧艱深。但他亦有很多首大提琴協奏曲。寫這些曲目時,他並沒有同情大提琴樂師要演奏大型樂器,琴弓較重而把手亦較長。音樂難度和小提琴一樣,而演奏者就要做大距離的琵音跳動和快速的運弓。我找來幾段由韓國少女大提琴家張漢娜演奏的韋瓦第大提琴協奏曲的快板樂章,對她來說難度不是問題。大家可以試試聽聽,但不宜在睡前聽,因為可能因為太興奮而失眠。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video/han_na.jpg1. A小調協奏曲RV420
2. 降E大調協奏曲RV408
3. D大調協奏曲RV403
4. A小調協奏曲RV418

Feb 20, 2011

南風古灶 Ancient kiln of the South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photo/foshan/foshan.jpg

農歷年往佛山,亦參觀其南風古灶。佛山離香港不遠,相信很多朋友都曾經去過。古灶是古代陶瓷製造場,窯的設計很特別,規模亦很大。現時窯和週邊古村,再加上展覽館和博物館,是一個完善的旅遊點。照片已上載至網站。參觀時剛好是兔年新年,景區內有一隻巨型新年兔模型。但我不明白為何要做成雙頭異形兔,有可能會嚇壞小孩子。

我已將網站訊息轉到 Twitter。如果你都有 tweet tweet,可以在 Twitter 追蹤 raympoon11。

Feb 13, 2011

舞獅絕技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video/lion_dance.jpg

農歷年往佛山一遊,參觀黃飛鴻紀念館,有高空舞獅絕技表演。雖然武林絕技神秘莫測,但在現代攝影科技下就無所遁形。我將絕技拍下,再用定鏡慢鏡分析,大家可以點點紅獅,看看舞獅詳細的招式和獅子腳毛。仔細看來指式好似很容易,但請不要在家中嘗試,因為可能會攪出人命。

Jan 16, 2011

地圖索引更新

我近日找到一個處理影像地圖的網站,可以免費翻譯影像地圖為程式碼,於是將旅遊照片網頁的世界地圖索引更新,又換了一幅較大的世界地圖,畫片比較清爽流暢。請大家到我的網站看看。我已在各常用瀏覽器上測試,但不知在你的電腦桌面效果如何。請你試試;如發現有任何問題,請電郵通知我。

我又同時更新了2008年往九寨溝旅遊的相簿,照片經再度處理又加入幻燈片播放,請你看看有什麼不同。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photo/jiuzhaigou08/jiuzhaigou08.jpg

Jan 8, 2011

今日北京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photo/new_beijing/new_beijing.jpg

今日的北京和以前當然有大分別。除了古代皇宮有了天安門廣場新意義之外,近期最重要的建設都是因為奧運而興建,其中最觸目的一定是鳥巢和水立方。這些建築我在照片影片中已看過無數次,但在現場看到實物仍覺得很震撼。拍了幾幅北京新景物,已上載給你看看

Jan 4, 2011

帝皇的北京

http://raympoon.playgroundhk.com/photo/imperial_beijing/imperial_beijing.jpg

對上一次去北京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去年再去,北京的歷史建築和以前一樣,只是季節不同,而北京的空氣質素卻退步了。古老的歷史建築都是帝皇時代的建設,離不開皇宮、皇陵和長城。景物熟口熟面,勾起不少回憶。雖然大家對北京景色應很熟識,但都請你看看一輯剛拍攝的照片

Followers